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一、研究背景第11页
        二、研究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14页
        一、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5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20-21页
        一、高职教育第20页
        二、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第20-21页
        三、产教融合运行机制第21页
    第二节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的理论支撑第21-25页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第22页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2-23页
        三、人力资本理论第23-25页
第三章 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现状分析第25-37页
    第一节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情况第26-29页
        一、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数量第26-27页
        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容第27-28页
        三、企业参与产教融合主导作用的程度第28-29页
    第二节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情况第29-33页
        一、企业参与课程、教材建设情况第29-30页
        二、企业人员到校兼任教师及开展培训情况第30-31页
        三、企业接收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及毕业生情况第31-33页
    第三节 企业对高职院校资源投入情况第33-37页
        一、企业发放实习补贴情况第33-34页
        二、企业捐赠设备、资金投入情况第34-35页
        三、企业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情况第35-37页
第四章 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分析第37-50页
    第一节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中产教关系分析第37-38页
        一、产教关系形成的动因第37页
        二、产教关系的定位第37页
        三、产教关系的类型第37-38页
    第二节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典型个案分析第38-43页
        一、办学主体:“镇、校、行、企”合作办学第39-40页
        二、教学模式:“校、行、企”人才共育第40-41页
        三、资源投入:“镇、校、行、企”合作投资第41-43页
    第三节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取得成效分析第43-46页
        一、变革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第43-44页
        二、提高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第44-45页
        三、提高了资源的转化率第45-46页
    第四节 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6-50页
        一、办学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第46-47页
        二、办学主体间职责不清第47-48页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仍不高第48页
        四、高职院校间发展资源不均衡第48-50页
第五章 广东省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运行机制有效运作的对策第50-60页
    第一节 运行机制有效运作的原则第50-53页
        一、坚持教育性原则第50-51页
        二、注重培养质量原则第51-52页
        三、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原则第52-53页
    第二节 构建健全的自组织机制第53-55页
        一、根据产业发展,优化专业设置第53-54页
        二、根据职业标准,完善课程体系第54页
        三、根据市场需求,提高办学灵活性第54-55页
    第三节 构建动态的人才供求机制第55-56页
        一、基于学生生源市场构建供求机制第55-56页
        二、基于劳动力市场构建供求机制第56页
        三、基于市场需求预测构建供求机制第56页
    第四节 构建灵活的资源调控机制第56-60页
        一、以政府为主导构建资源调控机制第57-58页
        二、以企业为辅助构建资源调控机制第58页
        三、以市场为导向构建资源调控机制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自由度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与轨迹规划研究
下一篇:BIM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