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结构对等网络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的动机和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对等网络激励机制的研究 | 第14-24页 |
·P2P网络概述 | 第14-20页 |
·P2P网络的分类 | 第15-17页 |
·P2P系统的应用 | 第17-20页 |
·搭便车问题与激励机制 | 第20-23页 |
·搭便车问题的引出 | 第20-21页 |
·激励机制概述 | 第21-22页 |
·研究的热点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无结构对等网络中激励算法DAMR | 第24-35页 |
·Gnutella协议介绍 | 第24-26页 |
·Gnutella协议 | 第24-25页 |
·Gnutella路由规则 | 第25-26页 |
·DAMR算法介绍 | 第26-32页 |
·DAMR算法中的节点监控 | 第27页 |
·DAMR算法中的符号与定义 | 第27-28页 |
·搭便车判定因子 | 第28-30页 |
·搭便车惩罚因子 | 第30-31页 |
·DAMR算法流程 | 第31-32页 |
·DAMR算法的特点分析 | 第32-33页 |
·DAMR算法的性能分析 | 第33-34页 |
·DAMR算法的时间开销 | 第33页 |
·DAMR算法的空间开销 | 第33页 |
·DAMR算法的网络通信开销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DAMR激励模型的网络均衡状态研究 | 第35-43页 |
·数学化模型的提出 | 第35-36页 |
·数学化模型的建立 | 第36-37页 |
·Tit-for-Tat策略的模型化分析 | 第37-39页 |
·模型化分析的数学推导 | 第38-39页 |
·模型化分析的结论 | 第39页 |
·DAMR算法的模型化分析 | 第39-42页 |
·模型化分析的数学推导 | 第40-41页 |
·模型化分析的结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DAMR激励模型的仿真试验和性能分析 | 第43-61页 |
·仿真环境 | 第43-52页 |
·NS-2简介 | 第43-45页 |
·GnutellaSim简介和相关模块详述 | 第45-47页 |
·仿真平台的框架设计 | 第47-48页 |
·仿真平台的具体实现 | 第48-52页 |
·实验的网络拓扑 | 第52页 |
·实验步骤 | 第52-54页 |
·第一阶段的实验参数 | 第52-53页 |
·第二阶段的实验参数 | 第53-5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节点查询满足率与查询响应比 | 第54-55页 |
·节点查询响应时间 | 第55-56页 |
·节点平均连接度 | 第56-57页 |
·系统查询总次数 | 第57页 |
·系统状态评估与模型验证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总结 | 第61页 |
·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论文发表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