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视域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的历史生发 | 第10-17页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的生发 | 第10-13页 |
·生发背景 | 第10-12页 |
·视域生发 | 第12-13页 |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的演化历程 | 第13-17页 |
·从西方到东方 | 第13-14页 |
·从早期到晚年 | 第14-17页 |
第三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的多维向度 | 第17-21页 |
·实践向度 | 第17-18页 |
·主体向度 | 第18-19页 |
·历史向度 | 第19-21页 |
第四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的基本特征 | 第21-25页 |
·整体性 | 第21-22页 |
·层次性 | 第22-23页 |
·发展性 | 第23-25页 |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域的实践价值 | 第25-32页 |
·全面把握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主要问题 | 第25-27页 |
·树立总体性的思维方法 | 第25-26页 |
·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26-27页 |
·分层建构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战略 | 第27-29页 |
·具体战略与总的战略 | 第27页 |
·社会发展战略的特殊性 | 第27-29页 |
·动态完善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 | 第29-32页 |
·体系的动态完善 | 第29页 |
·评价的多元标准 | 第29-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