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 第13页 |
(二) 历史研究法 | 第13页 |
(三) 系统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比较研究法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建国后我国农村财税制度的变迁 | 第14-20页 |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的财税制度 | 第14-17页 |
(一) 农村财政体制的演变 | 第14-15页 |
(二) 农业税制的演变及特点 | 第15-16页 |
(三) 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支持 | 第16-17页 |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历程 | 第17-20页 |
(一) 农业税制度的演变 | 第17-18页 |
(二) 农村税费改革 | 第18-20页 |
第三部分 财政与新农村建设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0-27页 |
一、公共财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 第20-23页 |
(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 第21-22页 |
(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财政 | 第22-23页 |
二、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必要性分析 | 第23-27页 |
(一) 农业是基础弱质产业,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 第23-24页 |
(二) 农民是弱势群体,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 第24-25页 |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 第25-26页 |
(四) 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的发展更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 | 第26-27页 |
第四部分 财政支持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一、财政支农政策的概述 | 第27-30页 |
(一) 财政支农政策的类型和具体内容 | 第27-28页 |
(二) 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二、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 第30-33页 |
(一) 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 第30-31页 |
(二) 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投向农村社会领域,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 第31页 |
(三)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使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强化 | 第31-32页 |
(四)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一定程度上启动农村潜在的巨大需求 | 第32-33页 |
三、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 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不断扩大,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仍在下降 | 第33页 |
(二)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 | 第33-34页 |
(三)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34-36页 |
四、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8页 |
(一) 对财政支农政策认识不到位 | 第36页 |
(二) 财税体制改革不到位 | 第36-37页 |
(三) 财政支农资金缺乏强制性制度约束 | 第37页 |
(四) 农村人才缺乏,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 第37-38页 |
第五部分 国外有关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38-46页 |
一、国外有关国家财政支持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38-42页 |
(一) 美国的财政支农政策 | 第38-39页 |
(二) 欧盟的财政支农政策 | 第39-41页 |
(三) 日本的财政支农政策 | 第41-42页 |
二、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借鉴 | 第42-46页 |
(一) 财政支农政策符合本国国情 | 第42-43页 |
(二) 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 | 第43页 |
(三) 拓宽财政支农的范围 | 第43-44页 |
(四) 发挥政府财政的政策和资金导向功能 | 第44页 |
(五) 加大农业的环保投入,发展生态农业 | 第44-45页 |
(六) 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45-46页 |
第六部分 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对策研究 | 第46-55页 |
一、改革与完善现行财政体制 | 第46-49页 |
(一)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 | 第46-48页 |
(二)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上统一协调机制 | 第48页 |
(三)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 第48-49页 |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 第49-53页 |
(一) 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农力度 | 第49-50页 |
(二) 进一步改善财政支农范围 | 第50-53页 |
三、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 第53-55页 |
(一) 稳定和开辟筹资渠道,运用贴息、补助等方式吸引社会各方面投入 | 第53页 |
(二) 发挥政策性银行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作用 | 第53-54页 |
(三) 调整农村产业布局,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农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 第54页 |
(四) 积极支持发展农业保险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