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县戛洒镇新鱼塘村花腰傣传统舞蹈猫猫舞的变迁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7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一) 花腰傣传统舞蹈猫猫舞的研究 | 第8-9页 |
(二) 人类学关于仪式艺术的研究 | 第9-12页 |
(三) 人类学关于文化变迁的研究 | 第12-14页 |
(四) 人类学关于仪式艺术展演化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调查方法简介 | 第16-17页 |
(一) 访谈法 | 第16页 |
(二)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三) 参与观察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历史中的文化记忆:猫猫舞的文化溯源 | 第17-25页 |
一、新鱼塘村寨概况 | 第17-22页 |
(一) 村寨概况 | 第17-19页 |
(二) 民族源流 | 第19-20页 |
(三) 宗教信仰 | 第20-22页 |
二、猫猫舞的历史起源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猫猫舞的传统文化意蕴 | 第25-40页 |
一、猫猫舞的表演道具 | 第25-29页 |
(一) 面具 | 第25-27页 |
(二) 乐器 | 第27页 |
(三) 兵器 | 第27-29页 |
二、春节“打拼伙”中的猫猫舞 | 第29-32页 |
(一) 打拼伙 | 第29-30页 |
(二) 跳猫猫舞 | 第30-32页 |
三、送猫猫头仪式 | 第32-40页 |
(一) 仪式的准备工作 | 第33-34页 |
(二) 仪式过程 | 第34-36页 |
(三) 送猫猫头在花腰傣信仰体系中的位置 | 第36-40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的猫猫舞 | 第40-55页 |
一、猫猫舞的展演化 | 第40-48页 |
(一) 赶花街中的猫猫舞展演 | 第41-44页 |
(二) 猫猫舞的展演性特征 | 第44-46页 |
(三) 展演中不同主体的行为解读 | 第46-48页 |
二、不同年龄层对于猫猫舞的不同认知 | 第48-51页 |
(一) 青年人 | 第49页 |
(二) 中年人 | 第49-50页 |
(三) 老年人 | 第50-51页 |
三、猫猫舞的文化传承 | 第51-55页 |
(一) 猫猫舞的传承困境 | 第51-52页 |
(二) 猫猫舞传承发展的新出路 | 第52-55页 |
第四章 关于猫猫舞变迁的思考 | 第55-63页 |
一、猫猫舞变迁的原因分析 | 第55-58页 |
(一) 变迁的外部原因 | 第55-57页 |
(二) 变迁的内部原因 | 第57-58页 |
二、展演化对猫猫舞所产生的影响 | 第58-61页 |
(一) 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 第58-59页 |
(二) 强化族群身份 | 第59-60页 |
(三) 出现的问题 | 第60-61页 |
三、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