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技术平台介绍 | 第18-20页 |
1.2.1 GNU Radio | 第18-19页 |
1.2.2 USRP | 第19-20页 |
1.3 论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LTE系统概述 | 第23-33页 |
2.1 LTE协议栈概述 | 第23-24页 |
2.2 LTE系统帧结构 | 第24-26页 |
2.3 LTE上行调制技术 | 第26页 |
2.4 LTE上行物理信道 | 第26-28页 |
2.5 LTE基带处理流程 | 第28页 |
2.6 LTE上行关键序列 | 第28-31页 |
2.6.1 DMRS序列 | 第29-30页 |
2.6.2 SRS序列 | 第30-31页 |
2.7 LTE上行多用户系统特点 | 第31页 |
2.8 LTE系统子载波资源分配方式 | 第31-33页 |
第三章 LTE上行多用户系统设计 | 第33-55页 |
3.1 上行多用户系统设计基础 | 第33-39页 |
3.1.1 上行调度 | 第34-36页 |
3.1.2 上行同步 | 第36-39页 |
3.2 上行多用户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9-42页 |
3.2.1 上行调度的设计 | 第39-40页 |
3.2.2 上行多用户数据分离的设计 | 第40页 |
3.2.3 上行多用户系统基站侧设计 | 第40-41页 |
3.2.4 单个用户上行同步的基本步骤 | 第41-42页 |
3.3 上行定时同步及算法 | 第42-47页 |
3.3.1 上行定时同步过程 | 第42-44页 |
3.3.2 频域DMRS序列细定时估计算法 | 第44-47页 |
3.4 上行频率同步及算法 | 第47-51页 |
3.4.1 上行频率同步过程 | 第47页 |
3.4.2 时域SRS序列粗频偏估计算法 | 第47-49页 |
3.4.3 频域DMRS算法细频偏估计算法 | 第49-50页 |
3.4.4 频偏补偿方法 | 第50-51页 |
3.5 多径仿真测试 | 第51-55页 |
3.5.1 测试环境 | 第51页 |
3.5.2 测试参数 | 第51页 |
3.5.3 测试结果 | 第51-55页 |
第四章 LTE上行多用户系统实现 | 第55-75页 |
4.1 上行调度过程的实现 | 第55-58页 |
4.1.1 统计用户调度请求信息 | 第55页 |
4.1.2 计算该子帧可用符号数 | 第55-56页 |
4.1.3 SR调度 | 第56-57页 |
4.1.4 BSR调度 | 第57-58页 |
4.2 上行基带信号生成 | 第58-59页 |
4.3 上行基带信号处理 | 第59-63页 |
4.3.1 上行同步实现流程 | 第60-61页 |
4.3.2 上行基带信号处理过程的改进 | 第61-62页 |
4.3.3 时域SRS序列粗频偏估计算法的改进 | 第62-63页 |
4.3.4 频域DMRS序列细时偏估计和细频偏估计算法的改进 | 第63页 |
4.4 上行同步在软件平台上的实现 | 第63-66页 |
4.4.1 上行频率同步的实现 | 第63-64页 |
4.4.2 上行定时同步实现 | 第64-66页 |
4.5 LTE上行多用户系统软件平台实现 | 第66-75页 |
4.5.1 信关站侧实现 | 第66-70页 |
4.5.2 终端侧实现 | 第70-75页 |
第五章 LTE上行多用户系统测试 | 第75-83页 |
5.1 概述 | 第75-77页 |
5.1.1 测试环境 | 第75页 |
5.1.2 测试参数 | 第75-76页 |
5.1.3 测试连接图 | 第76页 |
5.1.4 测试流程 | 第76-77页 |
5.1.5 测试实际演示效果 | 第77页 |
5.2 视频演示测试 | 第77-78页 |
5.3 多用户并发测试 | 第78-80页 |
5.4 误包率测试 | 第80页 |
5.5 传输速率测试 | 第80-8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作者简介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