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经济发展转型的路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分析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1-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相关概念研究 | 第18-19页 |
2.1.1 城市 | 第18页 |
2.1.2 资源型城市 | 第18-19页 |
2.1.3 经济转型 | 第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2.2.1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9-21页 |
2.2.2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方法研究 | 第21-22页 |
2.2.3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指标体系研究 | 第22-23页 |
2.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3-24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3.2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5页 |
2.3.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28页 |
3 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转型的指标体系 | 第28-32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8-29页 |
3.1.1 科学性原则 | 第28页 |
3.1.2 系统性原则 | 第28页 |
3.1.3 数据可查性原则 | 第28页 |
3.1.4 动态性原则 | 第28-29页 |
3.1.5 综合性原则 | 第29页 |
3.2 构建指标体系 | 第29-32页 |
4 平顶山市经济发展转型量化评价与分析 | 第32-44页 |
4.1 平顶山市概况 | 第32-33页 |
4.2 研究地域单位与数据来源 | 第33页 |
4.2.1 研究地域单位 | 第33页 |
4.2.2 数据来源 | 第33页 |
4.3 平顶山市经济发展转型量化评价 | 第33-38页 |
4.3.1 量化分析 | 第33-36页 |
4.3.2 量化评价 | 第36-38页 |
4.4 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38-44页 |
4.4.1 与河南省相比平顶山市产业发展总体特征 | 第39-40页 |
4.4.2 各产业偏离-份额指数 | 第40-44页 |
5 平顶山市经济发展转型的路径 | 第44-48页 |
5.1 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社会保障 | 第44页 |
5.2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接续产业 | 第44-45页 |
5.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第45-46页 |
5.4 引进先进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 第46-47页 |
5.5 发挥政府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职能责任 | 第47-4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结论 | 第48页 |
6.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