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苹果轮纹菌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1 苹果轮纹菌的分类及危害 | 第10页 |
1.2 苹果轮纹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2页 |
1.2.1 菌丝生长条件 | 第10-11页 |
1.2.2 分生孢子器的形成及成熟条件 | 第11页 |
1.2.3 苹果轮纹病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条件 | 第11页 |
1.2.4 发病规律 | 第11-12页 |
1.3 苹果轮纹菌的防治概况 | 第12页 |
2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2.1 真菌病毒的概念 | 第12-13页 |
2.2 真菌病毒的起源与复制 | 第13-14页 |
2.3 真菌病毒的分类 | 第14-15页 |
2.4 真菌病毒的传播特性 | 第15页 |
2.5 真菌病毒的鉴定 | 第15-16页 |
2.6 真菌病毒脱除方法的研究 | 第16-17页 |
3 苹果上报道的真菌病毒 | 第17-18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苹果轮纹菌菌株XA-3 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 第19-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9页 |
1.1.1 菌株与培养条件 | 第19页 |
1.1.2 培养基 | 第19页 |
1.2 方法 | 第19-21页 |
1.2.1 苹果轮纹病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 第19-20页 |
1.2.2 菌落形态观察 | 第20-21页 |
1.2.3 生长速度测定 | 第21页 |
1.2.4 致病力测定 | 第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2.1 菌株菌落形态 | 第21页 |
2.2 生长速度及致病力测定 | 第21-23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菌株XA-3 中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24-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1.1 材料 | 第24-26页 |
1.1.1 菌株与培养基 | 第24页 |
1.1.2 载体及引物 | 第24-25页 |
1.1.3 试剂与药品 | 第25-26页 |
1.2 方法 | 第26-32页 |
1.2.1 菌丝培养和收集 | 第26页 |
1.2.2 菌株dsRNA的提取 | 第26-27页 |
1.2.3 dsRNA的酶切验证 | 第27页 |
1.2.4 dsRNA片段的回收及用随机引物合成cDNA | 第27-28页 |
1.2.5 dsRNA末端cDNA序列的获取 | 第28-29页 |
1.2.6 五条dsRNA片段cDNA序列拼接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29-31页 |
1.2.7 病毒粒体的核酸和结构蛋白的检测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2.1 dsRNA提取及酶处理验证 | 第32-33页 |
2.2 dsRNA全长cDNA克隆与分析 | 第33-36页 |
2.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及分析 | 第36-37页 |
2.4 病毒粒体的负染电镜观察及核酸、结构蛋白的检测 | 第37-39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菌株所含病毒对寄主的影响 | 第40-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1.1 材料 | 第40-41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40页 |
1.1.2 酶及试剂材料 | 第40-41页 |
1.2 方法 | 第41-44页 |
1.2.1 单分生孢子脱毒 | 第41页 |
1.2.2 菌丝尖端脱毒 | 第41-42页 |
1.2.3 化学药剂-菌丝尖端处理 | 第42页 |
1.2.4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 | 第42页 |
1.2.5 菌株XA-3 中病毒的dsRNA的水平传染 | 第42-44页 |
1.2.6 数据的统计方法 | 第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2.1 菌株XA-3 脱毒后dsRNA检测结果 | 第44-46页 |
2.2 菌株两两对峙培养后dsRNA的传递 | 第46-47页 |
2.3 菌株介导配对后dsRNA的传递 | 第47-49页 |
2.4 传毒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研究 | 第49-52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附录1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及克隆测序 | 第55-57页 |
附录2 蛋白质电泳相关试剂 | 第57-58页 |
附录3 硕士研究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