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写标注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2-18页 |
1 核酸疫苗对脊髓损伤的免疫治疗策略 | 第12-13页 |
2 髓磷脂抑制因子受体-NgR和Pir B | 第13-17页 |
2.1 NgR | 第13-14页 |
2.2 PirB | 第14-17页 |
3 GM-CSF细胞因子佐剂及其对中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 | 第17-18页 |
第一章 pcDNA-GMCSF-NgR-Pir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18-38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1.1 质粒载体 | 第18页 |
1.2 菌株 | 第18页 |
1.3 引物设计合成 | 第18-19页 |
1.4 细胞系 | 第19页 |
1.5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1.6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1.7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30页 |
2.1 DH5α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1页 |
2.2 双靶向pcDNA-GMCSF-NgR-Pir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1-28页 |
2.3 双靶向pcDNA-GMCSF-NgR-PirB真核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28-30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0-36页 |
3.1 GMCSF、NgR及PirB目的基因扩增 | 第30-31页 |
3.2 阳性克隆鉴定 | 第31-35页 |
3.3 pcDNA-GMCSF-NgR-PirB重组质粒体外表达检测 | 第35-36页 |
4 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双靶向GMCSF-NgR-PirB疫苗对损伤脊髓免疫治疗作用 | 第38-6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8-41页 |
1.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1.2 实验主要器材 | 第39页 |
1.3 试剂配制 | 第39-40页 |
1.4 质粒 | 第40-41页 |
1.5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1-49页 |
2.1 制备双靶向GMCSF-NgR-PirB核酸疫苗 | 第41页 |
2.2 双靶向GMCSF-NgR-PirB核酸疫苗免疫动物 | 第41-42页 |
2.3 双靶向GMCSF-NgR-PirB核酸疫苗体内免疫学活性检测 | 第42-43页 |
2.4 实验SD大鼠变态性脑脊髓炎的发生率检测 | 第43页 |
2.5 SCI动物模型的制备 | 第43页 |
2.6 GMCSF-NgR-PirB核酸疫苗对损伤脊髓治疗的行为学评价 | 第43-44页 |
2.7 GMCSF-NgR-PirB核酸疫苗对损伤脊髓治疗的组织学评价 | 第44-48页 |
2.8 双靶向GMCSF-NgR-PirB核酸疫苗体内质粒残留检测 | 第48-49页 |
2.9 数据结果统计 | 第49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9-63页 |
3.1 双靶向GMCSF-NgR-PirB复合核酸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效价 | 第49-50页 |
3.2 实验SD大鼠变态性脑脊髓炎的发生率检测 | 第50-51页 |
3.3 GMCSF-NgR-PirB核酸疫苗对损伤脊髓治疗的行为学评价 | 第51-55页 |
3.4 GMCSF-NgR-PirB核酸疫苗对损伤脊髓治疗的组织学评价 | 第55-61页 |
3.5 双靶向GMCSF-NgR-PirB核酸疫苗体内质粒残留 | 第61-63页 |
4 小结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