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镁的发展及简介 | 第12页 |
1.2 镁合金 | 第12-18页 |
1.2.1 镁合金的性能 | 第13页 |
1.2.2 镁合金成形技术 | 第13-14页 |
1.2.3 镁合金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4 常见镁基合金 | 第15-18页 |
1.3 点缺陷对镁基合金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1 点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 第18-19页 |
1.3.2 镁合金中点缺陷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1.4.1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21-29页 |
2.1 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 | 第21-23页 |
2.1.1 Thomas-Fermi模型 | 第21-22页 |
2.1.2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22页 |
2.1.3 Kohn-Sham定理 | 第22-23页 |
2.2 交换关联泛函近似 | 第23-26页 |
2.3 赝势 | 第26页 |
2.4 计算简介 | 第26-29页 |
2.4.1 原始形成能 | 第27页 |
2.4.2 形成焓 | 第27页 |
2.4.3 缺陷形成能 | 第27页 |
2.4.4 点缺陷浓度 | 第27-29页 |
第三章 Mg_(24)Y_5点缺陷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29-41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3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3.1 结构和能量 | 第30-34页 |
3.3.2 缺陷浓度 | 第34-36页 |
3.3.3 点缺陷周围的几何畸变 | 第36-37页 |
3.3.4 电子结构 | 第37-40页 |
3.4 结论 | 第40-41页 |
第四章 MgCu_2中点缺陷和Zn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41-55页 |
4.1 引言 | 第41-42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4.3.1 点缺陷的相对稳定性 | 第43-46页 |
4.3.2 缺陷浓度 | 第46-47页 |
4.3.3 缺陷引起的局部几何变化 | 第47-48页 |
4.3.4 电子结构 | 第48-51页 |
4.3.5 Zn原子的掺杂 | 第51-54页 |
4.4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总结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