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风寒外袭型急性期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14页 |
1. 病例收集 | 第10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3. 纳入标准 | 第10-11页 |
4. 剔除标准 | 第11页 |
5. 脱落标准 | 第11页 |
6. 分组方法 | 第11页 |
7. 治疗方法 | 第11-13页 |
7.1 治疗组 | 第11-12页 |
7.2 对照组 | 第12-13页 |
8.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第13页 |
8.1 一般项目观察 | 第13页 |
8.2 安全性观察 | 第13页 |
8.3 疗效观察 | 第13页 |
8.4 疗效评价 | 第13页 |
9. 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结果 | 第14-17页 |
1. 脱落结果 | 第14页 |
2.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4-16页 |
2.1 基本资料比较 | 第14页 |
2.2 观察指标比较 | 第14-16页 |
3. 安全性观察 | 第16-17页 |
讨论 | 第17-23页 |
1. 病因病机 | 第17页 |
1.1 中医 | 第17页 |
1.2 西医 | 第17页 |
2. 选取鼓索神经下段受损型面瘫的依据 | 第17-18页 |
3. 评分量表选择依据 | 第18页 |
4. 影响及判断面瘫预后因素 | 第18-19页 |
5. 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的依据 | 第19-20页 |
6. 选经选穴的依据 | 第20-21页 |
7. 艾灸翳风穴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依据 | 第21页 |
8. 关于使用激素的讨论 | 第21-22页 |
9. 观察指标的讨论 | 第22页 |
10. 不足与展望 | 第22-23页 |
结论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附录 | 第26-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文献综述 | 第35-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作者简历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