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手性 | 第11-13页 |
1.1.1 手性的概念 | 第11-12页 |
1.1.2 手性分离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 | 第13-19页 |
1.2.1 刷型手性固定相 | 第14-15页 |
1.2.2 纤维素或淀粉手性固定相 | 第15-17页 |
1.2.3 环糊精类手性固定相 | 第17页 |
1.2.4 大环糖肽类手性固定相 | 第17-18页 |
1.2.5 其它类手性固定相 | 第18-19页 |
1.3 螺旋聚乙炔及其衍生物 | 第19-20页 |
1.3.1 螺旋聚乙炔及其衍生物概述 | 第19页 |
1.3.2 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31页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1-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3-24页 |
2.3 PAA-Val和PAA-Val-OH的合成 | 第24-26页 |
2.3.1 Sonagashira偶联反应及消去反应 | 第24-25页 |
2.3.2 酯化反应 | 第25页 |
2.3.3 酰胺化反应 | 第25-26页 |
2.4 带氨基甲酸酯基团的苯乙炔衍生物单体的合成 | 第26页 |
2.5 聚合反应 | 第26-27页 |
2.6 涂敷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 | 第27页 |
2.7 实验表征手段与性能测试方法 | 第27-29页 |
2.7.1 傅立叶红外光谱 | 第27页 |
2.7.2 核磁共振波谱 | 第27页 |
2.7.3 旋光性测试 | 第27-28页 |
2.7.4 圆二色光谱 | 第28页 |
2.7.5 尺寸排阻色谱 | 第28页 |
2.7.6 手性识别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聚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51页 |
3.1 聚合物PPAA-Val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4页 |
3.1.1 单体PAA-Val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33页 |
3.1.2 PPAA-Val的合成与表征 | 第33-34页 |
3.2 聚合物PPAA-Val-OH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9页 |
3.2.1 单体PAA-Val-OH的合成与表征 | 第34-37页 |
3.2.2 PPAA-Val-OH的合成与表征 | 第37-39页 |
3.3 含氨基甲酸酯侧基的聚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9-50页 |
3.3.1 含氨基甲酸酯侧基的苯乙炔衍生物单体的合成 | 第39-40页 |
3.3.2 含氨基甲酸酯侧基的苯乙炔衍生物单体的结构表征 | 第40-46页 |
3.3.3 含氨基甲酸酯侧基的聚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 | 第46-47页 |
3.3.4 含氨基甲酸酯侧基的聚苯乙炔衍生物的结构表征 | 第47-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的光学活性与手性识别性能研究 | 第51-75页 |
4.1 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的光学活性 | 第51-60页 |
4.1.1 PPAA-Val的光学活性分析 | 第51-52页 |
4.1.2 PPAA-Val-OH的光学活性分析 | 第52-54页 |
4.1.3 含氨基甲酸酯侧基的聚苯乙炔衍生物的光学活性分析 | 第54-60页 |
4.2 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研究 | 第60-73页 |
4.2.1 PPAA-Val的手性识别性能分析 | 第60-62页 |
4.2.2 PPAA-Val-OH的手性识别性能分析 | 第62-64页 |
4.2.3 氨基甲酸酯侧基的引入对螺旋聚苯乙炔衍生物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64-66页 |
4.2.4 氨基甲酸酯侧基苯环上取代基位置不同对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66-69页 |
4.2.5 氨基甲酸酯侧基苯环上取代基不同对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69-72页 |
4.2.6 涂敷溶剂对PPAA-Val-3,5DCPC手性识别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