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4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聚合物基应答材料研究进展 | 第11-22页 |
1.2.1 二维聚合物应答材料 | 第12-17页 |
1.2.2 三维聚合物应答材料 | 第17-22页 |
1.3 离子液体的研究概述及其在电化学材料领域的发展 | 第22-31页 |
1.3.1 离子液体在能源领域的进展 | 第23-26页 |
1.3.2 离子液体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 第26-29页 |
1.3.3 离子液体在电化学沉积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1.4 本文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31-34页 |
第2章 内贮式材料的相关理论及制备 | 第34-49页 |
2.1 Flory-Huggins理论中的两相热力学 | 第34-39页 |
2.1.1 二元共混体系中的熵 | 第34-36页 |
2.1.2 二元体系中的混合能 | 第36-39页 |
2.2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2.3 实验表征手段与制样方法 | 第40页 |
2.4 内贮式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探讨 | 第40-46页 |
2.4.1 液相内贮式材料聚合物比例的探索 | 第40-43页 |
2.4.2 液相内贮式材料的温度应答研究 | 第43-46页 |
2.5 内贮式材料的多样性 | 第46-47页 |
2.6 以PMMA为基体内贮式材料的记忆响应性。 | 第47-49页 |
第3章 有机相分散的纳米硅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内贮式应答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9-62页 |
3.1 实验原料 | 第49-50页 |
3.2 实验设备 | 第50页 |
3.3 测试表征手段与制样方法 | 第50页 |
3.4 分散于有机相的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与表征 | 第50-55页 |
3.4.1 纳米二氧化硅的异丙醇相转移及其表面改性 | 第50-52页 |
3.4.2 异丙醇相纳米二氧化硅的表征 | 第52-55页 |
3.5 纳米二氧化硅对内贮式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5-62页 |
3.5.1 表面未经偶联剂处理的二氧化硅对内贮式材料的影响 | 第55-59页 |
3.5.2 表面经偶联剂处理后的纳米二氧化硅对内贮式材料的影响 | 第59-62页 |
第4章 引入离子液体后内贮式材料的电学响应特性 | 第62-73页 |
4.1 实验原料 | 第62页 |
4.2 实验设备 | 第62-63页 |
4.3 表征手段与制样方法 | 第63页 |
4.4 离子液体掺杂的内贮式应答材料 | 第63-73页 |
4.4.1 离子液体内贮式应答材料的制备 | 第63-64页 |
4.4.2 离子液体内贮式应答材料的表征 | 第64-70页 |
4.4.3 离子液体内贮式材料的自修复能力探讨 | 第70-7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硕士期间已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