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对新管幕工法的研究和应用 | 第13-15页 |
1.2.1 国外对新管幕工法的研究和应用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对新管幕工法的研究和应用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关于锚固技术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3.1 国外对锚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第15-16页 |
1.3.2 国内对锚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第16-17页 |
1.4 锚固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 | 第17-20页 |
1.5 有限元分析成果简介 | 第20-22页 |
1.6 新管幕施工的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材料性能试验及锚固试验准备 | 第25-37页 |
2.1 前言 | 第25页 |
2.2 钢筋材料特性试验 | 第25-26页 |
2.3 钢管材料性能试验 | 第26-28页 |
2.4 混凝土材料特性试验 | 第28-29页 |
2.4.1 混凝土配合比 | 第28页 |
2.4.2 混凝土材料参数 | 第28-29页 |
2.5 锚固试验概况 | 第29-35页 |
2.5.1 试验方案及试验试件设计 | 第29-33页 |
2.5.2 试件制作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新管幕结构钢筋锚固力学性能试验 | 第37-51页 |
3.1 前言 | 第37页 |
3.2 试验加载方法及测量方案 | 第37-39页 |
3.2.1 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 | 第37-39页 |
3.2.2 测量方案 | 第39页 |
3.3 试验过程及现象 | 第39-43页 |
3.3.1 试验过程 | 第40-41页 |
3.3.2 试验现象 | 第41-43页 |
3.4 试验数据分析 | 第43-49页 |
3.4.1 锚固方式对锚固性能影响 | 第44-45页 |
3.4.2 锚杆直径对锚固性能影响 | 第45-46页 |
3.4.3 锚固深度对锚固性能影响 | 第46页 |
3.4.4 钢管壁外荷载对锚固性能影响 | 第46-47页 |
3.4.5 锚固间距对锚固性能影响 | 第47-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锚固性能理论计算分析 | 第51-67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粘结滑移本构模型介绍 | 第51-58页 |
4.2.1 我国学者提出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 | 第51-52页 |
4.2.2 国外学者提出的粘结滑移关系模型 | 第52-55页 |
4.2.3 基于单桩荷载—沉降位移模型提出的粘结滑移关系模型 | 第55-58页 |
4.3 粘结滑移理论计算 | 第58-64页 |
4.4 内力分布理论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锚固拉拔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67-75页 |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7-72页 |
5.1.1 创建有限元模型部件及装配 | 第67-68页 |
5.1.2 创建材料与截面属性 | 第68页 |
5.1.3 设置分析步 | 第68-69页 |
5.1.4 定义约束、荷载与边界条件 | 第69页 |
5.1.5 划分网格 | 第69-70页 |
5.1.6 提交分析作业与后处理 | 第70-72页 |
5.2 有限元模拟、理论计算与拉拔试验对比 | 第72-73页 |
5.2.1 有限元模拟与理论计算数据对比 | 第72-73页 |
5.2.2 模拟试验数据对比及锚杆破坏机理分析 | 第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5页 |
6.2 创新点摘要 | 第75页 |
6.3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