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页 |
第一章 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概述 | 第7-13页 |
第一节 民间金融的概念 | 第7-11页 |
一、民间金融的内涵 | 第7-9页 |
二、民间金融的外延(法律视角) | 第9-11页 |
第二节 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重要性 | 第11-13页 |
一、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合理性 | 第11页 |
二、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现实需求 | 第13-22页 |
第一节 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发展历程 | 第13-17页 |
一、1949—1978:以行政规制为主,彻底压制民间金融的发展 | 第13-14页 |
二、1978—1995:法律规制逐渐宽松 | 第14页 |
三、1995—2004:金融立法加快,对民间金融严格监管 | 第14-16页 |
四、2004年至今:类型化、专业化规制,逐渐放松管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现状及问题 | 第17-22页 |
一、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18-19页 |
二、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问题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域外民间金融法律规制模式及启示 | 第22-27页 |
第一节 域外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模式 | 第22-26页 |
一、德国—行业自由发展与金融适度监管 | 第22-23页 |
二、美国—系统化、多层次的法律规制 | 第23-24页 |
三、日本—保留民间金融原有优势成功转型为商业银行 | 第24-25页 |
四、我国台湾地区—独特的“法典化模式”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域外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启示 | 第26-27页 |
一、重视法律的规范指引作用 | 第26页 |
二、采取与正规金融不同的法律 | 第26-27页 |
三、法律规制模式的多样性 | 第27页 |
四、分类监管与引导,配套措施 | 第27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建议 | 第27-38页 |
第一节 我国民间金融法律规制模式的选择 | 第27-31页 |
一、制定专门的民间金融法 | 第28页 |
二、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原则 | 第28-30页 |
三、法律规制中“非法”标准的界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民间金融法律规制中的监管制度设计 | 第31-35页 |
一、法律规制中的监管机构 | 第32-33页 |
二、法律规制中监管权限的设定 | 第33-34页 |
三、法律规制中的监管内容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配套措施 | 第35-38页 |
一、建立民间金融行业的信用评级机制 | 第35-36页 |
二、构建民间金融登记备案、信息公开制度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后记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