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反腐败及立法现状概述 | 第16-19页 |
2.1 我国反腐败现状概述 | 第16-17页 |
2.1.1 我国反腐败的主要成就概述 | 第16-17页 |
2.1.2 我国反腐败的主要不足概述 | 第17页 |
2.2 我国反腐败立法现状概述 | 第17-19页 |
2.2.1 我国反腐败立法的主要成就概述 | 第17-18页 |
2.2.2 我国反腐败立法的主要不足概述 | 第18-19页 |
第3章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的评价 | 第19-29页 |
3.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措施的评价 | 第19-22页 |
3.1.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措施的介绍 | 第19-21页 |
3.1.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措施的分析 | 第21-22页 |
3.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机构的评价 | 第22-25页 |
3.2.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机构的介绍 | 第22-24页 |
3.2.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机构的分析 | 第24-25页 |
3.3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特色的评价 | 第25-29页 |
3.3.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特色的介绍 | 第25-27页 |
3.3.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特色的分析 | 第27-29页 |
第4章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的评价 | 第29-37页 |
4.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进程的评价 | 第29-31页 |
4.1.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进程的介绍 | 第29-30页 |
4.1.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进程的原因分析 | 第30-31页 |
4.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的积极性评价 | 第31-33页 |
4.2.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积极性评价的介绍 | 第31-32页 |
4.2.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积极性评价的原因分析 | 第32-33页 |
4.3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消极性评价 | 第33-37页 |
4.3.1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消极性评价的介绍 | 第33-35页 |
4.3.2 外国学界对中国反腐败立法消极性评价的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第5章 外国学界的评价对我国反腐败及立法的启示 | 第37-45页 |
5.1 对完善我国反腐败制度的启示 | 第37-39页 |
5.1.1 对完善我国腐败防治制度的启示 | 第37-39页 |
5.1.2 对衔接我国反腐败政策与法律的启示 | 第39页 |
5.2 对改革我国反腐败机构的启示 | 第39-41页 |
5.2.1 对加强反腐败机构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启示 | 第39-40页 |
5.2.2 对加强反腐败机构自身监督的启示 | 第40-41页 |
5.3 对推进我国反腐败立法工作的启示 | 第41-45页 |
5.3.1 对完善我国已有反腐败立法的启示 | 第41-42页 |
5.3.2 对建立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启示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