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产品及检验论文--各种形状制品论文

有序多孔膜表面浸润性和粘附性能研究

致谢第8-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浸润性理论基础第16-21页
        1.2.1 接触角及杨氏方程第16-17页
        1.2.2 Wenzel模型第17-18页
        1.2.3 Cassie-Baxter模型第18-19页
        1.2.4 Wenzel模型和Cassie-Baxter模型的相互转化第19-20页
        1.2.5 前进角、后退角、接触角滞后和滚动角第20-21页
    1.3 模型表面的浸润性能第21-29页
        1.3.1 Wenzel公式和Cassie-Baxter公式的局限性第21页
        1.3.2 不同几何形貌对浸润性能的影响第21-24页
        1.3.3 相同几何形貌不同参数对浸润性能的影响第24-29页
    1.4 有序多孔膜表面浸润性能第29-32页
        1.4.1 未改性的有序多孔膜表面的浸润性能第29-30页
        1.4.2 成膜物质对有序多孔膜浸润性能影响第30-31页
        1.4.3 有序多孔膜表面化学改性对浸润性能影响第31-32页
    1.5 课题提出与研究内容第32-3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35-39页
    2.1 实验原材料及其预处理第35页
    2.2 实验仪器设备第35页
    2.3 有序多孔膜的制备及基于多巴胺的表面沉积改性第35-37页
        2.3.1 有序多孔膜的制备第36页
        2.3.2 针垫状有序多孔膜表面的制备第36页
        2.3.3 浸润条件下有序多孔膜表面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改性第36页
        2.3.4 不浸润条件下有序多孔膜表面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改性第36页
        2.3.5 有序多孔膜表面疏水改性第36-37页
    2.4 有序多孔膜表面亲疏水性表征第37-38页
        2.4.1 水接触角测试(CA)第37页
        2.4.2 表面粘附性能测试第37页
        2.4.3 膜表面液滴转移测试第37-38页
    2.5 有序多孔膜膜表面形态表征第38-39页
        2.5.1 光学显微镜观察第38页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SEM)及其X射线能量色散谱第38页
        2.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8页
        2.5.4 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FTIR/ATR)第38-39页
第三章 有序多孔膜表面超疏水改性及其粘附性能第39-50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基于多巴胺的超疏水有序多孔膜的制备第40-42页
        3.2.1 多巴胺和1H,1H,2H,2H-全氟癸硫醇的对有序多孔膜的超疏水改性第40-41页
        3.2.2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1-42页
    3.3 基于多巴胺的超疏水改性有序多孔膜的表征第42-47页
        3.3.1 表面形貌表征第42-44页
        3.3.2 膜表面化学表征第44-45页
        3.3.3 膜表面浸润性的表征第45-47页
    3.4 具有不同粘附性能有序多孔膜的液滴转运探索第47-49页
        3.4.1 有序多孔膜表面粘附性能分析第47-48页
        3.4.2 具有不同粘附性能的有序多孔膜的液滴转运探索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改性有序多孔膜表面第50-66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未改性有序多孔膜的浸润性第50-55页
        4.2.1 未改性有序多孔膜的表面形貌及静态接触角第50-53页
        4.2.2 未改性有序多孔膜的动态接触角第53页
        4.2.3 未改性的有序多孔膜的粘附性第53-55页
    4.3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亲水改性有序多孔膜的浸润性第55-61页
        4.3.1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亲水改性有序多孔膜的表面形貌第55页
        4.3.2 共沉积时间对有序多孔膜浸润性的影响第55-56页
        4.3.3 聚乙烯亚胺和多巴胺比例对有序多孔膜浸润性的影响第56页
        4.3.4 水滴在共沉积膜表面的浸润第56-60页
        4.3.5 共沉积膜表面的粘附性第60-61页
    4.4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膜表面化学组成第61-62页
    4.5 多巴胺/聚乙烯亚胺共沉积表面形貌调控初探第62-64页
    4.6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66-67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67-68页
不足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硫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锂硫电池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聚富马酸丙二醇酯生物可降解不饱和聚氨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