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冠心丹参方药代标志性成分的择取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第6-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2-14页
1 冠心丹参方中17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第14-3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实验部分第14-20页
        1.2.1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14-16页
        1.2.2 主要仪器设备第16-17页
        1.2.3 溶液的配制第17页
        1.2.4 条件优化第17-18页
            1.2.4.1 色谱条件优化第17-18页
            1.2.4.2 提取条件优化第18页
        1.2.5 方法学考察第18-20页
            1.2.5.1 标准曲线、检测限和定量限第18-19页
            1.2.5.2 精密度试验第19页
            1.2.5.3 重复性试验第19页
            1.2.5.4 稳定性试验第19-20页
            1.2.5.5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20页
            1.2.5.6 样品含量测定第20页
    1.3 结果与讨论第20-31页
        1.3.1 条件优化结果第20-24页
            1.3.1.1 色谱条件第20-22页
            1.3.1.2 提取条件第22-24页
        1.3.2 标准曲线、检测限和定量限第24页
        1.3.3 精密度第24-26页
        1.3.4 重复性和稳定性第26-27页
        1.3.5 加样回收率第27-29页
        1.3.6 样品测定结果第29-31页
    1.4 结论第31-32页
2 化学发光法测定冠心丹参方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第32-38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4页
        2.2.1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32-33页
        2.2.2 溶液的配制第33页
        2.2.3 主要仪器设备与操作第33-34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4-37页
        2.3.1 DPPH·-鲁米诺体系的反应条件第34-36页
        2.3.2 主要成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第36-37页
    2.4 结论第37-38页
3 冠心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的抗心肌缺血药效作用研究第38-47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3.2.1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38页
        3.2.2 主要仪器设备第38-39页
        3.2.3 实验动物第39页
        3.2.4 实验方法第39-40页
            3.2.4.1 实验动物分组第39页
            3.2.4.2 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制备第39-40页
            3.2.4.3 小鼠心电图监测第40页
            3.2.4.4 小鼠血清SOD测定第40页
            3.2.4.5 小鼠心脏组织的病理分析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3.3.1 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心电图的影响第40-43页
        3.3.2 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小鼠血清SOD的影响第43-44页
        3.3.3 对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第44-46页
    3.4 结论第46-47页
4 冠心丹参滴丸多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47-64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部分第47-52页
        4.2.1 主要药品与试剂第47页
        4.2.2 主要仪器设备第47-48页
        4.2.3 溶液的配制第48页
        4.2.4 实验动物第48-49页
        4.2.5 条件优化第49-50页
            4.2.5.1 色谱条件优化第49页
            4.2.5.2 质谱条件优化第49-50页
        4.2.6 血浆样品处理第50页
        4.2.7 方法学验证第50-52页
            4.2.7.1 专属性和特异性第50页
            4.2.7.2 标准曲线、定量限与检测限第50-51页
            4.2.7.3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第51页
            4.2.7.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试验第51-52页
            4.2.7.5 稳定性试验第52页
        4.2.8 给药方案及血浆样本采集第5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2-63页
        4.3.1 条件优化结果第52-53页
        4.3.2 方法学验证第53-60页
            4.3.2.1 专属性和特异性第53-56页
            4.3.2.2 标准曲线、定量限与检测限第56页
            4.3.2.3 精密度和准确度第56-57页
            4.3.2.4 提取回收率和基质效应第57-58页
            4.3.2.5 稳定性第58-60页
        4.3.3 冠心丹参滴丸主要成分的药代动力研究第60-62页
        4.3.4 整合药代动力学研究第62-63页
    4.4 结论第63-64页
5 总结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文献综述第71-86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雷公藤氯内酯醇通过PI3K信号通路诱导肺癌细胞的自噬并增加A549/DDP对顺铂的敏感性
下一篇:鬼针草石油醚部位抗癌物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