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5-50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23页 |
·选题背景 | 第15-22页 |
·选题意义 | 第22-2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23-34页 |
·研究现状 | 第23-32页 |
·发展趋势 | 第32-34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及研究思路 | 第34-4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43页 |
·论文主要技术创新 | 第43页 |
·论文技术路线及研究思路 | 第43-46页 |
·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46-50页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第46-47页 |
·取得的成果 | 第47-50页 |
第2章 遥感蚀变分带的机理研究 | 第50-72页 |
·电磁波性质与物质相互 | 第50-53页 |
·矿物光谱机理 | 第53-59页 |
·电子跃迁 | 第55-57页 |
·分子振动 | 第57-58页 |
·吸收特征判断 | 第58-59页 |
·矿物与岩石反射波谱特征 | 第59-68页 |
·矿物波谱特征 | 第60-65页 |
·岩石波谱特征 | 第65-68页 |
·成矿热液光谱规律性总结 | 第68-72页 |
·高温热液蚀变 | 第70页 |
·中低温热液蚀变 | 第70-72页 |
第3章 与斑岩铜矿有关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 | 第72-110页 |
·模型与数理推演 | 第73-87页 |
·辐射传输模型 | 第73-75页 |
·简单的数理推演 | 第75-77页 |
·ASTER 异常提取模型试验 | 第77-80页 |
·检出限及敏感性分析 | 第80-87页 |
·预处理方法 | 第87-100页 |
·去边框 | 第88-89页 |
·去干扰 | 第89-94页 |
·直方图正态判断 | 第94-98页 |
·分区处理 | 第98-99页 |
·掩膜与基础数据生成 | 第99-100页 |
·信息提取方法 | 第100-104页 |
·波段比值 | 第100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100-103页 |
·吸收特征法 | 第103-104页 |
·后处理 | 第104-107页 |
·异常分级 | 第104-105页 |
·异常优化 | 第105-107页 |
·岩性增强处理 | 第107-109页 |
·遥感解译 | 第109-110页 |
第4章 中国不同景观区典型斑岩铜矿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 | 第110-126页 |
·西藏多龙斑岩铜矿矿集区 | 第111-117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1-113页 |
·矿床地质 | 第113-117页 |
·新疆土屋斑岩铜矿 | 第117-121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17-119页 |
·矿床地质 | 第119-121页 |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 | 第121-126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123页 |
·矿床地质 | 第123-126页 |
第5章 雷达技术在地质构造中应用初探 | 第126-139页 |
·雷达数据简介 | 第127-128页 |
·原理分析 | 第128-129页 |
·处理技术方法 | 第129-135页 |
·聚焦与多视处理 | 第130-132页 |
·图像配准与滤波 | 第132-133页 |
·地理编码 | 第133-134页 |
·辐射定标与归一化处理 | 第134页 |
·增强与拼接 | 第134-135页 |
·地质构造中的应用 | 第135-139页 |
·多龙矿集区雷达解译结果 | 第135-136页 |
·土屋铜矿雷达解译结果 | 第136-137页 |
·德兴铜矿雷达解译结果 | 第137-139页 |
第6章 遥感地球化学模型 | 第139-161页 |
·元素对矿物岩石光谱影响 | 第139-143页 |
·遥感反演地球化学指标的建立 | 第143-150页 |
·偏移与波段关系 | 第143-146页 |
·几种指标分析 | 第146-150页 |
·反演模型的建立与结果 | 第150-161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150-156页 |
·模型建立与效果 | 第156-161页 |
第7章 矿床蚀变分带遥感模型 | 第161-220页 |
·遥感数据简介 | 第162-165页 |
·TM/ETM 数据 | 第162-164页 |
·ASTER 数据 | 第164-165页 |
·波谱测量分析方法 | 第165-169页 |
·波谱测量仪简介 | 第165-166页 |
·测量原理 | 第166-167页 |
·数据处理 | 第167-169页 |
·多龙矿集区 | 第169-199页 |
·岩芯波谱测量 | 第170-172页 |
·矿床三维蚀变模型 | 第172-181页 |
·蚀变岩波谱测试 | 第181-191页 |
·遥感蚀变模型建立 | 第191-197页 |
·模型分析 | 第197-199页 |
·土屋铜矿 | 第199-209页 |
·蚀变岩波谱测试 | 第199-206页 |
·遥感蚀变模型建立 | 第206-208页 |
·模型分析 | 第208-209页 |
·德兴铜矿 | 第209-213页 |
·遥感蚀变模型建立 | 第210-212页 |
·模型分析 | 第212-213页 |
·斑岩铜矿遥感蚀变分带模型 | 第213-220页 |
第8章 综合信息分析与靶区优选 | 第220-243页 |
·斑岩铜矿的遥感找矿模型 | 第220-227页 |
·找矿模型 | 第220-222页 |
·斑岩铜矿基本特征 | 第222-223页 |
·斑岩铜矿遥感找矿模型 | 第223-227页 |
·多元信息集成方法 | 第227-229页 |
·GIS 平台 | 第228页 |
·地物化遥综合 | 第228-229页 |
·异常选取 | 第229页 |
·靶区优选准则 | 第229-233页 |
·优选准则 | 第230-232页 |
·流程与方法 | 第232-233页 |
·应用示例——多龙矿集区靶区优选 | 第233-243页 |
·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遥感找矿模型 | 第233-237页 |
·找矿靶区优选结果 | 第237-243页 |
第9章 结论 | 第243-249页 |
·取得的成果 | 第244-24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47-249页 |
致谢 | 第249-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277页 |
附录 | 第277-2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