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IPv6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IPv6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IPv6相关技术研究 | 第15-35页 |
·IPv6协议的新特性 | 第15-16页 |
·IPv6地址结构 | 第16-18页 |
·单播地址 | 第16-18页 |
·任播地址 | 第18页 |
·组播地址 | 第18页 |
·IPv6分组格式 | 第18-20页 |
·IPv6的基本报头 | 第19-20页 |
·IPv6扩展报头 | 第20页 |
·ICMP及邻居发现协议 | 第20-22页 |
·ICMPv6 | 第20-21页 |
·邻居发现协议 | 第21-22页 |
·IPv6路由技术 | 第22-25页 |
·RIPng | 第22-23页 |
·OSPFv3 | 第23页 |
·IS-ISv6 | 第23-24页 |
·BGP4+ | 第24-25页 |
·IPv6过渡技术 | 第25-34页 |
·双栈技术 | 第25-26页 |
·隧道技术 | 第26-30页 |
·IPv6配置隧道 | 第26页 |
·GRE over IPv4隧道 | 第26-27页 |
·6over4 | 第27页 |
·IPv4兼容IPv6自动隧道 | 第27页 |
·6to4隧道 | 第27-28页 |
·ISATAP隧道 | 第28页 |
·6PE隧道 | 第28-29页 |
·Teredo | 第29页 |
·隧道代理 | 第29-30页 |
·协议转换技术 | 第30-34页 |
·SIIT | 第30-31页 |
·NAT-PT | 第31页 |
·BIS | 第31-32页 |
·TRT | 第32-33页 |
·SOCKS 64 | 第33页 |
·BIA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IPv6演进策略研究 | 第35-46页 |
·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现状 | 第35-37页 |
·下一代宽带互联网的设计方案 | 第37-40页 |
·网络拓扑设计 | 第37页 |
·接入网络类型 | 第37-38页 |
·地址分配 | 第38-40页 |
·网络演进策略 | 第40-43页 |
·演进的基本原则 | 第40页 |
·骨干网演进策略 | 第40-41页 |
·省网/城域网演进策略 | 第41-42页 |
·接入网演进策略 | 第42-43页 |
·业务演进策略 | 第43-45页 |
·宽带接入业务演进策略 | 第43-44页 |
·数据中心业务演进策略 | 第44页 |
·自营业务演进策略 | 第44-45页 |
·支撑系统演进策略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中国电信宽带互联网IPv6试商用研究 | 第46-65页 |
·湖南电信IPv6网络试商用研究 | 第46-50页 |
·背景 | 第46页 |
·网络升级改造 | 第46-47页 |
·端到端业务流程穿越 | 第47-48页 |
·连通性测试 | 第48页 |
·应用部署 | 第48-50页 |
·IDC承载IPv6版互联星空业务改造 | 第48-49页 |
·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湖南农业温室综合监控系统 | 第49-50页 |
·江苏电信IPv6网络试商用研究 | 第50-64页 |
·总体情况 | 第50-51页 |
·城域骨干网 | 第51-52页 |
·网络现状 | 第51页 |
·网络升级改造方案 | 第51-52页 |
·宽带接入网 | 第52-53页 |
·业务演进 | 第53-58页 |
·支撑系统总体架构 | 第53-54页 |
·AAA系统 | 第54-56页 |
·业务管理系统 | 第56-57页 |
·DNS系统 | 第57-58页 |
·技术试验 | 第58-61页 |
·宽带接入试验 | 第58-60页 |
·IDC升级改造试验 | 第60-61页 |
·应用部署 | 第61-64页 |
·校园网 | 第61-63页 |
·IPv6智能家居系统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缩略语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