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加载车的重载铁路轨道刚度状态评估技术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轨道状态评估技术综述 | 第13-20页 |
1.3 轨道刚度对轨道状态影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轨道刚度测试技术现状 | 第21-24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2 重载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 | 第27-34页 |
2.1 车辆模型 | 第27-30页 |
2.2 轨道模型 | 第30-32页 |
2.3 轮轨接触模型 | 第32页 |
2.4 模型验证 | 第32-34页 |
3 轨道刚度的描述 | 第34-48页 |
3.1 轨道刚度的定义 | 第34-36页 |
3.2 轨道刚度的分布特征 | 第36-39页 |
3.3 典型重载铁路轨道刚度分布规律研究 | 第39-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重载线路轨道局部刚度不平顺管理值研究 | 第48-89页 |
4.1 轨道刚度不平顺典型区段动力学分析 | 第48-69页 |
4.2 轨道刚度对轨道动不平顺影响规律研究 | 第69-71页 |
4.3 焊缝位置轨道刚度影响与管理建议值 | 第71-75页 |
4.4 轨道刚度突变管理值研究 | 第75-82页 |
4.5 轨道过渡段管理值研究 | 第82-89页 |
5 重载线路轨道区段刚度限值研究 | 第89-104页 |
5.1 路基段轨道刚度管理建议值 | 第89-94页 |
5.2 桥梁段轨道刚度管理建议值 | 第94-99页 |
5.3 隧道段轨道刚度管理建议值 | 第99-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04-106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 第110-11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1-112页 |
详细摘要 | 第11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