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水体氮污染现状 | 第9页 |
1.2 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 | 第9-11页 |
1.2.1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 | 第10页 |
1.2.2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 第10-11页 |
1.3 颗粒污泥技术及运行现状 | 第11-16页 |
1.3.1 颗粒污泥技术起源 | 第11-12页 |
1.3.2 颗粒污泥形成机理 | 第12-13页 |
1.3.3 污泥颗粒化影响因素 | 第13-14页 |
1.3.4 反硝化粒污泥反应器运行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稳定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 | 第17-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1 污泥来源与废水成分 | 第17-18页 |
2.1.2 实验装置与运行 | 第18-19页 |
2.1.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19-23页 |
2.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3-37页 |
2.2.1 反硝化颗粒污泥的培养 | 第23-26页 |
2.2.2 污泥的剪切敏感度与表面特性 | 第26-31页 |
2.2.3 污泥的氮降解特性 | 第31-34页 |
2.2.4 污泥的微生物菌群结构 | 第34-3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水力剪切力对反硝化粒污泥稳定运行影响研究 | 第39-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1.1 污泥来源与废水组成 | 第39页 |
3.1.2 实验装置与运行 | 第39-40页 |
3.1.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40页 |
3.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50页 |
3.2.1 水力剪切力对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 | 第40-45页 |
3.2.2 水力剪切力对污泥氮降解特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3.2.3 水力剪切力对污泥菌群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4章 反硝化颗粒污泥反应器耐典型污染物冲击特性研究 | 第53-6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4.1.1 污泥来源与废水组成 | 第53-54页 |
4.1.2 实验装置与运行 | 第54页 |
4.1.3 分析项目与方法 | 第54页 |
4.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4.2.1 亚硝酸盐与高氯酸盐对反硝化颗粒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 | 第54-59页 |
4.2.2 亚硝酸盐和高氯酸盐对反硝化颗粒污泥氮降解特性的影响 | 第59-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