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阻器的电路特性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忆阻器研究的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窗函数忆阻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忆阻器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 | 第13-15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忆阻器模型的构建及窗函数的引入 | 第15-23页 |
2.1 忆阻器线性模型的构建及其表现形式 | 第15-16页 |
2.2 忆阻器非线性模型的构建 | 第16-17页 |
2.3 非线性忆阻器的仿真 | 第17-22页 |
2.3.1 忆阻器Spice模型的构建 | 第18-20页 |
2.3.2 非线性模型在Spice中的仿真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新窗的忆阻器模型的构建 | 第23-31页 |
3.1 新窗函数的引入 | 第23-27页 |
3.1.1 新窗函数的参数分析 | 第24-26页 |
3.1.2 窗函数之间的比较 | 第26-27页 |
3.2 忆阻器在SPICE中的仿真 | 第27-30页 |
3.2.1 解决“边界效应” | 第27-29页 |
3.2.2 解决“边界锁死”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通用窗函数的引入及特性分析 | 第31-38页 |
4.1 通用窗函数的介绍 | 第31-32页 |
4.2 通用窗函数的参数选取及其仿真 | 第32-36页 |
4.2.1 通用窗函数忆阻模型的指标评定 | 第32-34页 |
4.2.2 参数选择对分辨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可编程忆阻器应用电路的研究 | 第38-51页 |
5.1 可编程忆阻器原理 | 第38-39页 |
5.2 基于可编程忆阻器的读写电路的设计 | 第39-43页 |
5.2.1 忆阻器阻值读电路 | 第39-40页 |
5.2.2 忆阻器阻值写电路 | 第40-43页 |
5.3 忆阻器在可编程读写电路中的应用 | 第43-46页 |
5.4 基于通用窗函数的可变增益电路的设计 | 第46-50页 |
5.4.1 可编程忆阻器控制电路 | 第47-48页 |
5.4.2 可变增益放大电路 | 第48-5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