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8页 |
第一章 万古蟾走上动画之路的机缘和背景 | 第8-17页 |
第一节 家庭环境的影响 | 第8-9页 |
一. “一规古蟾魄” | 第8页 |
二. 家庭贫困对万古蟾的影响 | 第8-9页 |
三. 童年兴趣对万古蟾的的影响 | 第9页 |
第二节 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 第9-12页 |
一. 世界动画的诞生和中国动画的空白 | 第9-10页 |
二. 民国美术教育和上海美专的成立 | 第10-11页 |
三. 天马会与晨光美术会 | 第11-12页 |
第三节 多种职业身份的影响 | 第12-17页 |
一. 教师 | 第12-13页 |
二. 电影美工、布景、特效师 | 第13-15页 |
三. 插画师、漫画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万古蟾的动画创作考述(1925-1941) | 第17-36页 |
第一节 从动画广告到动画短片(1925-1932) | 第17-21页 |
一. 《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的失败所引发的技术改进 | 第17-18页 |
二. 《大闹画室》的诞生 | 第18-19页 |
三. 《大闹画室》与《纸人捣乱记》的混乱 | 第19-20页 |
四. 是否存在的《一封书信寄回来》与《血溅济南》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宣传教育卡通的制作( 1932-1941) | 第21-25页 |
一. “民国教育电影运动”和“国防电影”下的动画短片 | 第21-24页 |
二. 抗战电影时期的动画短片 | 第24页 |
三. 万古蟾的宣传教化倾向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有声卡通与电影中的动画片段(1935-1941) | 第25-29页 |
一. 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的诞生 | 第25-27页 |
二. 穿插在《都市风光》中的“戏中戏”动画短片 | 第27-29页 |
第四节 《铁扇公主》与《昆虫世界》(1940-1941) | 第29-36页 |
一. 夭折的《大闹天宫》 | 第29-30页 |
二. 绝处逢生的《铁扇公主》 | 第30-34页 |
三. 未遂的《昆虫世界》 | 第34-36页 |
第三章 万氏兄弟与万古蟾:共性与特性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万氏兄弟的共性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万古蟾的特性 | 第37-41页 |
一. 布景美工的经历 | 第37-38页 |
二. 动画技术的执着 | 第38-39页 |
三. 教育倾向的凸显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附录 万古蟾电影创作年表(1921—1946)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