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 第11页 |
1.1.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社交网络的垂直化发展 | 第11-12页 |
1.1.3 阅读的数字化、碎片化及社交化发展 | 第12-13页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实际设计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故事阅读社交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6-19页 |
1.4.1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4.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情感化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应用 | 第19-29页 |
2.1 情感概述 | 第19-21页 |
2.1.1 情感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情感的特征 | 第19-20页 |
2.1.3 设计的情感付诸 | 第20-21页 |
2.2 情感化设计概述 | 第21-25页 |
2.2.1 情感化设计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感性工学 | 第21-22页 |
2.2.3 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理论 | 第22-25页 |
2.3 情感化设计的移动化应用 | 第25-28页 |
2.3.1 移动产品设计的本能层次 | 第25-26页 |
2.3.2 移动产品设计的行为层次 | 第26-27页 |
2.3.3 移动产品设计的反思层次 | 第27-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故事社交APP设计策略 | 第29-43页 |
3.1 社交APP的发展 | 第29页 |
3.2 故事社交APP的特点 | 第29-30页 |
3.2.1 故事社交的定义 | 第29页 |
3.2.2 故事社交APP的优势特点 | 第29-30页 |
3.3 故事的情感体验分析 | 第30-31页 |
3.4 故事社交APP案例分析 | 第31-33页 |
3.4.1 微信读书APP的产品定位 | 第31页 |
3.4.2 微信读书APP的市场差异化 | 第31-32页 |
3.4.3 微信读书APP的问题 | 第32-33页 |
3.5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故事社交APP设计策略 | 第33-41页 |
3.5.1 故事社交APP的本能层面设计——知觉设计、感知设计 | 第34-36页 |
3.5.2 故事社交APP的行为层面设计——功能设计、行为设计 | 第36-40页 |
3.5.3 故事社交APP的反思层面设计——形象设计、价值设计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故事社交APP设计实践 | 第43-78页 |
4.1 故事社交APP的本能层——知觉设计实践 | 第43-48页 |
4.1.1 市场调研 | 第43-45页 |
4.1.2 竞品分析 | 第45-46页 |
4.1.3 目标用户属性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4.1.4 产品定位 | 第47-48页 |
4.2 故事社交APP的行为层——功能设计实践 | 第48-60页 |
4.2.1 用户研究 | 第48-58页 |
4.2.2 用户角色模型 | 第58-59页 |
4.2.3 功能列表 | 第59-60页 |
4.3 故事社交APP的行为层——行为设计实践 | 第60-63页 |
4.3.1 信息架构设计 | 第60-61页 |
4.3.2 交互流程设计 | 第61-63页 |
4.4 故事社交APP的本能层——感知设计实践 | 第63-73页 |
4.4.1 界面元素布局设计 | 第63-64页 |
4.4.2 线框原型图的设计 | 第64-68页 |
4.4.3 视觉UI设计 | 第68-73页 |
4.5 故事社交APP的反思层——形象设计、价值设计实践 | 第73-77页 |
4.5.1 个人主页设计 | 第73-74页 |
4.5.2 个人影响力 | 第74-76页 |
4.5.3 故事的价值——故事众筹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可用性测试及迭代 | 第78-84页 |
5.1 可用性测试 | 第78-80页 |
5.2 原型的迭代修改 | 第80-8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1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2 研究的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可用性测试脚本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