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大气压DBD等离子体炬对锂离子电池隔膜PP的聚合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本论文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锂离子电池概况第12-14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介第12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第12-13页
        1.2.3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1.3 锂离子电池隔膜第14-16页
        1.3.1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介绍第14页
        1.3.2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特性和要求第14-16页
        1.3.3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类及研究现状第16页
    1.4 聚烯烃隔膜的概况第16-18页
        1.4.1 聚烯烃隔膜的发展状况第16-17页
        1.4.2 聚烯烃隔膜的改性第17-18页
    1.5 等离子体技术第18-20页
        1.5.1 等离子体的概念第18页
        1.5.2 等离子体放电原理及特性第18页
        1.5.3 等离子体技术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概况第18-19页
        1.5.4 等离子体技术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第19-20页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20-22页
        1.6.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6.2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第21-22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2-26页
    2.1 试剂和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试剂和材料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锂离子电池隔膜PP的研究方法第23-26页
        2.2.1 表面形貌表征第23页
        2.2.2 接触角测试第23页
        2.2.3 吸液率及保液率测试第23-24页
        2.2.4 孔径测试第24页
        2.2.5 力学性能测试第24-25页
        2.2.6 红外光谱分析第25页
        2.2.7 光电子能谱分析第25页
        2.2.8 界面阻抗测试第25页
        2.2.9 电池的组装及电池性能测试第25-26页
第三章 氩气等离子体炬对锂离子电池隔膜PP聚合丙烯酸的改性研究第26-42页
    3.1 引言第26-27页
    3.2 实验方法第27-28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28-40页
        3.3.1 Ar/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表面形貌第28-29页
        3.3.2 Ar/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接触角、吸液率和保液率第29-31页
        3.3.3 Ar/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孔径第31-32页
        3.3.4 Ar/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力学性能第32-33页
        3.3.5 Ar/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表面化学结构及表面组成第33-35页
        3.3.6 Ar/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界面阻抗第35-36页
        3.3.7 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分析第36-37页
        3.3.8 容量及循环效率分析第37-39页
        3.3.9 倍率放电性能分析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氦气等离子体炬对锂离子电池隔膜PP聚合丙烯酸的改性研究第42-58页
    4.1 引言第42-43页
    4.2 实验方法第43-44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4-56页
        4.3.1 He/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表面形貌第44-45页
        4.3.2 He/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接触角、吸液率和保液率第45-47页
        4.3.3 He/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孔径第47-48页
        4.3.4 He/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力学性能第48-49页
        4.3.5 He/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表面化学结构及表面组成第49-51页
        4.3.6 He/O_2/AA等离子体炬改性的PP隔膜的界面阻抗第51-52页
        4.3.7 电池首次充放电容量分析第52-53页
        4.3.8 容量及循环效率分析第53-55页
        4.3.9 倍率放电性能分析第55-56页
    4.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掺杂碳纤维柔性超级电容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与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