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稀土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1.1 稀土性质 | 第12页 |
1.1.2 稀土在畜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1.3 稀土的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1.1.4 稀土富集与污染 | 第14页 |
1.1.5 稀土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1 主要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1.2.2 稀有鮈鲫作为试验动物的优点 | 第15-16页 |
1.2.3 稀有鮈鲫作为试验动物的应用 | 第16页 |
1.3 水生动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1 急性毒性试验 | 第16-17页 |
1.3.2 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17页 |
1.3.3 慢性毒性试验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1.4.2 本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镧对稀有鮈鲫的急性毒性实验 | 第20-27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试验鱼 | 第20页 |
2.1.2 试验仪器 | 第20-21页 |
2.1.3 试验样品及储备液 | 第21页 |
2.1.4 试验条件控制 | 第21页 |
2.1.5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2.1.6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2 结果 | 第22-25页 |
2.2.1 中毒症状 | 第22页 |
2.2.2 死亡数及死亡率的统计 | 第22-25页 |
2.2.3 LC50及毒性评价 | 第25页 |
2.3 讨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镧对稀有鮈鲫胚胎-卵黄囊期仔鱼的毒性效应 | 第27-37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3.1.1 试验容器 | 第27页 |
3.1.2 受试药品及试验溶液 | 第27页 |
3.1.3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3.1.4 条件控制及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3.1.5 死亡的判断标准 | 第28页 |
3.1.6 显微观察 | 第28页 |
3.1.7 心包囊、卵黄囊面积及尺寸测量 | 第28页 |
3.1.8 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3.2 结果 | 第29-34页 |
3.2.1 对稀有鮈鲫胚胎自主运动频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2.2 对稀有鮈鲫胚胎心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2.3 对胚胎累积孵化率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4 胚胎 -卵黄囊期仔鱼死亡率统计 | 第31-32页 |
3.2.5 对仔鱼心包和卵黄囊水肿面积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6 对卵黄囊期仔鱼体长和体重的影响 | 第33页 |
3.2.7 胚胎 -卵黄囊期仔鱼形态观察 | 第33-34页 |
3.2.8 对其它毒理学指标的影响 | 第34页 |
3.3 讨论 | 第34-37页 |
第四章 镧对稀有鮈鲫肝胰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37-43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8页 |
4.1.1 试验鱼 | 第37页 |
4.1.2 试验用水 | 第37页 |
4.1.3 主要试剂和设备 | 第37-38页 |
4.1.4 试验条件及浓度分组 | 第38页 |
4.1.5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4.1.6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4.2 结果 | 第38-40页 |
4.2.1 镧对稀有鮈鲫肝胰脏SOD活性的影响 | 第38页 |
4.2.2 镧对稀有鮈鲫肝胰脏CAT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3 镧对稀有鮈鲫肝胰脏MDA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讨论 | 第40-43页 |
4.3.1 镧暴露对稀有鮈鲫肝胰脏SOD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2 镧暴露对稀有鮈鲫肝胰脏CAT活性的影响 | 第41页 |
4.3.3 镧暴露对稀有鮈鲫肝胰脏MDA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4 稀土对水生动物及水域生态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五章 镧诱导稀有鮈鲫肝胰脏和鳃组织病理学改变 | 第43-51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5.1.1 试验鱼 | 第43页 |
5.1.2 试验用水 | 第43页 |
5.1.3 试验试剂及器材 | 第43页 |
5.1.4 试验条件及浓度分组 | 第43页 |
5.1.5 组织病理学 | 第43-44页 |
5.1.6 统计分析 | 第44页 |
5.2 结果 | 第44-49页 |
5.2.1 鳃小片尺寸分析 | 第44-46页 |
5.2.2 鳃组织形态症状 | 第46-47页 |
5.2.3 肝胰脏组织形态症状 | 第47-49页 |
5.3 讨论 | 第49-51页 |
第六章 镧对稀有鮈鲫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 第51-57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6.1.1 试验鱼 | 第51页 |
6.1.2 试验用水 | 第51页 |
6.1.3 试验试剂及器材 | 第51页 |
6.1.4 试验条件及浓度分组 | 第51-52页 |
6.1.5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6.1.6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6.2 结果 | 第52-55页 |
6.2.1 稀有鮈鲫微核及核异常红细胞 | 第52-53页 |
6.2.2 镧对稀有鮈鲫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 第53-54页 |
6.2.3 镧对稀有鮈鲫红细胞及细胞核大小的影响 | 第54-55页 |
6.3 讨论 | 第55-5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