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香薷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1 香薷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5页 |
1.2.2 香薷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1.2.3 香薷的应用 | 第16页 |
1.3 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1.3.1 多糖物质 | 第16页 |
1.3.2 多糖的提取及纯化 | 第16-18页 |
1.3.2.1 多糖的提取方法 | 第16-17页 |
1.3.2.2 多糖的脱色方法 | 第17-18页 |
1.3.2.3 多糖的脱蛋白方法 | 第18页 |
1.3.2.4 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 第18页 |
1.3.3 多糖的结构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1.3.4 多糖的生理活性 | 第19-21页 |
1.3.4.1 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 第19页 |
1.3.4.2 多糖的降血脂作用 | 第19-20页 |
1.3.4.3 多糖的抗氧化作用 | 第20页 |
1.3.4.4 多糖的抗肿瘤作用 | 第20页 |
1.3.4.5 其他活性 | 第20-21页 |
1.4 论文选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江香薷多糖的提取及优化 | 第22-30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2.3 仪器 | 第22-23页 |
2.4 方法 | 第23-24页 |
2.4.1 提取工艺 | 第23页 |
2.4.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2.4.3 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 | 第23-24页 |
2.5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2.5.1 超声功率对江香薷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5.2 超声时间对江香薷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5.3 提取时间对江香薷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2.5.4 提取液料比对江香薷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6页 |
2.5.5 提取温度对江香薷粗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6 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5.6.1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第27-28页 |
2.5.6.2 响应面分析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江香薷多糖的脱色研究 | 第30-39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材料与试剂 | 第30页 |
3.3 仪器 | 第30页 |
3.4 方法 | 第30-31页 |
3.4.1 江香薷多糖供试液的制备 | 第30-31页 |
3.4.2 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3.4.3 江香薷多糖保留率的测定 | 第31页 |
3.4.4 江香薷多糖脱色率的测定 | 第31页 |
3.4.5 不同脱色剂脱色 | 第31页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3.5.1 脱色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3.5.2 江香薷多糖脱色试验 | 第32-34页 |
3.5.2.1 过氧化氢用量的影响 | 第32页 |
3.5.2.2 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2.3 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3.5.2.4 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3.5.3 江香薷多糖脱色正交试验和结果 | 第34-36页 |
3.5.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江香薷多糖脱蛋白方法研究 | 第39-45页 |
4.1 前言 | 第39页 |
4.2 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4.3 仪器 | 第39页 |
4.4 方法 | 第39-40页 |
4.4.1 江香薷多糖供试液的制备 | 第39页 |
4.4.2 江香薷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4.4.3 蛋白质测定 | 第39-40页 |
4.4.4 脱蛋白方法 | 第40页 |
4.4.4.1 Sevag法脱蛋白 | 第40页 |
4.4.4.2 三氯乙酸法脱蛋白 | 第40页 |
4.4.4.3 聚酰胺脱蛋白 | 第40页 |
4.4.4.4 活性炭法脱蛋白 | 第40页 |
4.4.5 蛋白脱除率及多糖保留率 | 第40页 |
4.5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4.5.1 蛋白标准曲线 | 第40-41页 |
4.5.2 Sevag法 | 第41-42页 |
4.5.3 三氯乙酸法 | 第42页 |
4.5.4 聚酰胺脱蛋白 | 第42-43页 |
4.5.5 活性炭法 | 第43-44页 |
4.5.6 江香薷多糖紫外光谱分析 | 第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江香薷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 第45-57页 |
5.1 前言 | 第45页 |
5.2 材料与试剂 | 第45页 |
5.3 仪器 | 第45-46页 |
5.4 方法 | 第46-47页 |
5.4.1 江香薷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6页 |
5.4.2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粘度测定 | 第46页 |
5.4.3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红外光谱 | 第46页 |
5.4.4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紫外全波长扫描 | 第46页 |
5.4.5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分子量测定 | 第46-47页 |
5.4.6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单糖组成测定 | 第47页 |
5.5 结果与分析 | 第47-55页 |
5.5.1 江香薷多糖分离纯化 | 第47-48页 |
5.5.2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粘度的测定 | 第48页 |
5.5.3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5.5.4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紫外全波长分析 | 第49-50页 |
5.5.5 葡聚糖分子量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5.5.6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纯度鉴定及分子量分布 | 第51-53页 |
5.5.7 江香薷多糖纯化组分单糖组成分析 | 第53-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6章 江香薷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57-62页 |
6.1 前言 | 第57页 |
6.2 材料与试剂 | 第57页 |
6.3 仪器 | 第57页 |
6.4 方法 | 第57-59页 |
6.4.1 羟基自由基清除作用测定 | 第57-58页 |
6.4.1.1 溶液的配置 | 第57-58页 |
6.4.1.2 方法 | 第58页 |
6.4.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测定 | 第58-59页 |
6.4.2.1 溶液的配置 | 第58页 |
6.4.2.2 方法 | 第58-59页 |
6.4.3 总还原力测定 | 第59页 |
6.4.3.1 溶液配制 | 第59页 |
6.4.3.2 方法 | 第59页 |
6.5 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6.5.1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59-60页 |
6.5.2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 | 第60-61页 |
6.5.3 总还原力 | 第61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7.1 结论 | 第62-63页 |
7.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