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荧光介绍 | 第11-12页 |
1.2.1 荧光的产生 | 第11-12页 |
1.2.2 荧光产生需要满足的条件 | 第12页 |
1.3 荧光探针介绍 | 第12-13页 |
1.3.1 荧光探针 | 第12页 |
1.3.2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2-13页 |
1.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 | 第13-14页 |
1.5 ESIPT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1 基于ESIPT的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 第14页 |
1.5.2 基于ESIPT的阴离子荧光探针 | 第14-15页 |
1.5.3 基于ESIPT的中性小分子荧光探针 | 第15页 |
1.6 次硝酸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6.1 基于还原Cu(Ⅱ)为Cu(Ⅰ)的次硝酸荧光探针 | 第16-18页 |
1.6.2 基于三苯基膦反应位点的次硝酸荧光探针 | 第18-22页 |
1.7 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1.7.1 基于麦克尔加成反应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 | 第22-23页 |
1.7.2 基于亲核取代反应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 | 第23页 |
1.7.3 基于醛基环化反应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 | 第23-24页 |
1.7.4 基于氢键抑制碳氮双键异构化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 | 第24页 |
1.7.5 基于丙烯酸酯反应位点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 | 第24-26页 |
1.8 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8.1 课题的意义 | 第26页 |
1.8.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2章 基于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染料的比率型次硝酸荧光探针的研究 | 第27-40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7-28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3 探针HBT-HNO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4 探针HBT-HNO与HNO反应转化为HBT | 第30页 |
2.2.5 光谱测试条件 | 第30-31页 |
2.2.6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31页 |
2.2.7 检测下限的测定 | 第31页 |
2.2.8 探针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31页 |
2.2.9 细胞成像实验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2.3.1 探针HBT-HNO的光谱性质 | 第32-34页 |
2.3.2 探针HBT-HNO与HNO响应的时间关系 | 第34-35页 |
2.3.3 探针HBT-HNO对HNO的选择性和竞争性 | 第35-36页 |
2.3.4 pH对探针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5 探针HBT-HNO与HNO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37-38页 |
2.3.6 细胞成像研究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基于菲咪唑衍生物的新型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研究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2.3 化合物PI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4 探针PI-Cys的合成 | 第42-43页 |
3.2.5 光谱测试条件 | 第43页 |
3.2.6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43页 |
3.2.7 检测下限的测定 | 第43页 |
3.2.8 探针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43-44页 |
3.2.9 细胞成像实验 | 第4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1页 |
3.3.1 探针PI-Cys的光谱性质 | 第44-46页 |
3.3.2 探针PI-Cys与Cys响应的时间关系 | 第46-47页 |
3.3.3 探针PI-Cys对Cys的选择性和竞争性 | 第47-48页 |
3.3.4 pH对探针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5 探针PI-Cys与Cys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49-50页 |
3.3.6 细胞成像研究 | 第50-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A 常用缩写一览表 | 第61-62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附录C 部分化合物的谱图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