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降压型三相PFC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降压型三相PFC拓扑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1.2.2 三相PFC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软开关技术 | 第19-21页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一种改进注入网络的降压型三相PFC电路研究 | 第23-52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Swiss电路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2.3 一种改进注入网络的降压三相PFC电路 | 第24-30页 |
2.3.1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2.3.2 稳态输出特性 | 第27-30页 |
2.4 输入电流THD优化 | 第30-36页 |
2.4.1 谐波电流注入网络控制 | 第30-31页 |
2.4.2 同步与交错驱动分析 | 第31-35页 |
2.4.3 器件应力分析 | 第35-36页 |
2.5 电路仿真分析 | 第36-44页 |
2.6 实验验证 | 第44-5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谐波电流注入降压型三相PFC电路的动力学建模 | 第52-62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动力学建模基础 | 第52-54页 |
3.3 谐波电流注入型降压三相PFC电路的理想EL模型 | 第54-59页 |
3.4 谐波电流注入型降压三相PFC电路的非理想EL模型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一种非线性控制策略及其鲁棒性分析 | 第62-85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单周期控制基本原理 | 第62-64页 |
4.3 一种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 | 第64-65页 |
4.4 非线性控制策略鲁棒性分析 | 第65-69页 |
4.5 Swiss整流器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 | 第69-71页 |
4.6 非线性控制与平均电流控制对比分析 | 第71-76页 |
4.6.1 仿真分析 | 第72-73页 |
4.6.2 实验结果 | 第73-76页 |
4.7 计及滤波器的PFC控制分析 | 第76-84页 |
4.7.1 相位补偿原理分析 | 第76-78页 |
4.7.2 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78-84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5章 一种大降压变比三相PFC电路研究 | 第85-110页 |
5.1 引言 | 第85页 |
5.2 非隔离大降压变比电路 | 第85-88页 |
5.3 大降压变比三相PFC电路 | 第88-99页 |
5.3.1 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88-93页 |
5.3.2 电压变比关系 | 第93-96页 |
5.3.3 等效电路模型 | 第96-97页 |
5.3.4 L_f电流纹波分析 | 第97-98页 |
5.3.5 器件应力分析 | 第98-99页 |
5.4 模块并联均流分析 | 第99-101页 |
5.5 仿真分析 | 第101-105页 |
5.6 实验验证 | 第105-10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三相PFC电路软开关技术的研究 | 第110-135页 |
6.1 引言 | 第110页 |
6.2 最小应力的无源无损软开关单元 | 第110-120页 |
6.2.1 无源无损软开关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 第110-116页 |
6.2.2 软开关实现的条件与统一模型 | 第116-119页 |
6.2.3 谐振参数设计步骤 | 第119-120页 |
6.3 Swiss整流器的无源软开关研究 | 第120-127页 |
6.3.1 软开关单元的参数设计 | 第121-124页 |
6.3.2 软开关单元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 第124-126页 |
6.3.3 谐波电流补偿策略 | 第126-127页 |
6.4 仿真分析 | 第127-131页 |
6.5 实验验证 | 第131-13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结论及今后工作 | 第135-137页 |
总结 | 第135-136页 |
今后工作 | 第136-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个人简历 | 第144-145页 |
附录 | 第145-146页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