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惩戒制度的法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失信惩戒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0-20页 |
一、诚信及其社会价值 | 第10-12页 |
(一)诚信、信用与征信之间的关系 | 第10-11页 |
(二)诚信的社会价值 | 第11页 |
(三)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 | 第11-12页 |
二、失信及其社会危害 | 第12-14页 |
(一)失信的基本含义 | 第12-13页 |
(二)失信行为的种类 | 第13页 |
(三)失信的社会危害 | 第13-14页 |
三、失信行为的法律应对——失信惩戒制度的建立 | 第14-20页 |
(一)失信惩戒制度的基本含义 | 第14-16页 |
(二)失信惩戒制度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三)我国失信惩戒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失信惩戒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 第20-24页 |
一、失信惩戒制度的社会必要性分析 | 第20-22页 |
(一)法律规范的长处与不足 | 第20-21页 |
(二)道德规范的长处与不足 | 第21页 |
(三)社会失信现状需要两种规范的互补 | 第21-22页 |
二、失信惩戒制度的现实可能性分析 | 第22-24页 |
(一)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共同价值取向 | 第22-23页 |
(二)社会诚信实践的现实可行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构建失信惩戒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24-34页 |
一、信用立法 | 第24-27页 |
(一)信用立法的社会现状 | 第24-25页 |
(二)信用立法的基本原则 | 第25页 |
(三)信用立法的具体建议 | 第25-27页 |
二、信用执法 | 第27-29页 |
(一)信用执法的前提条件 | 第27-28页 |
(二)信用执法的主要特征 | 第28页 |
(三)信用执法的具体建议 | 第28-29页 |
三、信用司法 | 第29-30页 |
(一)信用司法的基本含义 | 第29页 |
(二)信用司法的主要措施 | 第29-30页 |
四、信用守法 | 第30-34页 |
(一)信用守法的基本含义 | 第30-31页 |
(二)信用守法的主要措施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