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C32与ARM11的危险体位移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危险体位移监测仪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工作安排 | 第13-14页 |
第2章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4-24页 |
2.1 总体设计概述 | 第14-15页 |
2.2 危险体位移监测方案设计 | 第15-17页 |
2.3 三维空间位移算法设计 | 第17-21页 |
2.3.1 二维平面内的算法分析 | 第17-20页 |
2.3.2 三维空间内的算法分析 | 第20-21页 |
2.4 系统主要功能部分结构概述 | 第21-23页 |
2.4.1 野外监测终端 | 第21-22页 |
2.4.2 终端设制软件 | 第22页 |
2.4.3 服务器软件平台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现场监测终端设计 | 第24-45页 |
3.1 核心控制板设计方案 | 第24-37页 |
3.1.1 核心控制板硬件设计 | 第24-31页 |
3.1.2 核心控制板软件设计 | 第31-37页 |
3.2 终端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方案 | 第37-43页 |
3.2.1 终端人机交互系统硬件设计 | 第37-40页 |
3.2.2 终端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 第40-43页 |
3.3 其他部件的设计与选取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61页 |
4.1 终端设置软件设计 | 第45-50页 |
4.1.1 LabVIEW简介 | 第45页 |
4.1.2 终端设置软件的通信 | 第45-46页 |
4.1.3 终端设置软件的主体设计 | 第46-50页 |
4.2 数据处理算法的实现 | 第50-54页 |
4.2.1 平均值滤波算法阐释与实现 | 第50-52页 |
4.2.2 平台软件中空间位移算法的实现 | 第52-54页 |
4.3 通信协议介绍 | 第54-56页 |
4.3.1 TCP/IP协议 | 第54-55页 |
4.3.2 数据包的软件平台解析 | 第55-56页 |
4.4 服务器软件平台功能设计 | 第56-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系统实现 | 第61-71页 |
5.1 云台转动控制测试 | 第61-63页 |
5.2 终端的距离采集测试 | 第63页 |
5.3 平台串口通信功能测试 | 第63-67页 |
5.3.1 平台配置界面功能测试 | 第64-65页 |
5.3.2 平台显示界面功能测试 | 第65-66页 |
5.3.3 数据显示界面功能测试 | 第66-67页 |
5.4 平台TCP/IP通信功能测试 | 第67-69页 |
5.4.1 平台配置界面功能测试 | 第67页 |
5.4.2 平台显示界面功能测试 | 第67-68页 |
5.4.3 数据显示界面功能测试 | 第68-69页 |
5.5 测试结论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2页 |
6.1 总结 | 第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