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功能材料论文

泡沫铝/石蜡复合相变材料蓄放热特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我国建筑能耗现状第12-13页
        1.1.2 墙体保温及储热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第13-14页
    1.2 墙体储热的主要类型第14-17页
        1.2.1 常见的蓄热方式第14页
        1.2.2 蓄热材料的性能要求第14-15页
        1.2.3 相变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第15-16页
        1.2.4 相变储能材料在墙体中的应用第16-17页
    1.3 泡沫金属/相变复合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研究现状第17-18页
        1.3.2 目前研究的不足第18-19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2 混合相变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研究第20-36页
    2.1 材料制备第20-22页
    2.2 相变性能实验研究第22-29页
        2.2.1 实验装置第22-23页
        2.2.2 实验原理第23-24页
        2.2.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4-29页
    2.3 稳定性实验研究第29-31页
        2.3.1 单一石蜡试样的稳定性第29-30页
        2.3.2 混合石蜡的稳定性第30-31页
    2.4 混合石蜡导热系数的测定第31-34页
        2.4.1 导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第32页
        2.4.2 测量混合石蜡的有效导热系数第32-33页
        2.4.3 实验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第33-34页
    2.5 适于墙体相变材料的选择第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蓄热材料的制备与热物性研究第36-45页
    3.1 定形相变石蜡的制备第36-38页
        3.1.1 热熔法的过程及原理第36页
        3.1.2 实验过程及试样制备第36-38页
    3.2 定形相变材料的表征第38-39页
        3.2.1 不同定形材料的比较第38页
        3.2.2 3D激光显微镜分析第38-39页
    3.3 定形相变材料相变性能的实验研究第39-40页
        3.3.1 实验研究方法第39-40页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页
    3.4 定形相变材料的均匀性测试第40-41页
    3.5 定形相变材料试样的稳定性测试第41-42页
        3.5.1 实验研究方法第41页
        3.5.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1-42页
    3.6 定型相变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第42页
    3.7 FAPC相变材料热物性的研究第42-44页
    3.8 本章小节第44-45页
4 FAPC相变墙体对太阳能通道温度及室内温度的影响第45-55页
    4.1 被动式太阳房第45-49页
        4.1.1 测温点布置第46-48页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48页
        4.1.3 实验步骤第48-49页
    4.2 太阳辐射强度对太阳能通道和室内温度的影响第49-50页
    4.3 太阳能通道和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第50-52页
        4.3.1 太阳能通道温度变化情况第50-51页
        4.3.2 相变太阳房和普通太阳房在冬季模式下室内温度的变化对比第51-52页
    4.4 相变墙体温度变化的对比研究第52-54页
        4.4.1 相变墙体内部各层温度及内外表面温度变化的对比研究第52-53页
        4.4.2 相变南墙内表面与北墙内表面温度对比研究第53-54页
    4.5 本章小节第54-55页
5 相变墙体传热数值分析第55-69页
    5.1 实验模型描述第55页
    5.2 基于FLUENT有限元分析软件的数值模拟第55-59页
        5.2.1 物理模型建立第55-56页
        5.2.2 数学模型建立第56-57页
        5.2.3 模拟参数设置第57-58页
        5.2.4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数值计算方法的确定第58-59页
    5.3 模拟结果及分析第59-67页
        5.3.1 蓄热过程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5.3.2 放热过程结果与分析第64-67页
    5.4 本章小节第67-69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9-72页
    6.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第69-71页
        6.1.1 主要结论第69-71页
        6.1.2 创新点第71页
    6.2 展望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录用)论文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iels-Alder可逆共价键自修复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镍/石墨烯—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