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死刑复核程序研究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死刑复核程序概述第10-17页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及特征第10-12页
        (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概念第10页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征第10-12页
    二、设立死刑复核程序的目的第12-13页
    三、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第13-14页
    四、死刑复核程序的意义第14-17页
第二章 我国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7-24页
    一、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与复奏制度第17-22页
        (一) 我国古代的死刑复核制度第18-21页
        (二) 我国古代的死刑复奏制度第21-22页
    二、我国建国以前的死刑复核制度第22-24页
第三章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及其弊端第24-41页
    一、我国死刑复核程序的现状第24-30页
        (一) 80 年代以前死刑核准权的变迁第24-26页
        (二) 80 年代以后死刑核准权的变迁第26-30页
    二、死刑复核程序的弊端第30-41页
        (一) 死刑核准权下放产生的问题第30-36页
        (二) 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范围不明确第36页
        (三) 死刑复核方式的弊端第36-38页
        (四) 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期限不明确第38-39页
        (五) 死刑复核程序诉讼职能缺失第39-41页
第四章 死刑复核程序的完善第41-58页
    一、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第41-48页
        (一) 关于完善死刑核准权的学术观点第41-43页
        (二) 对完善死刑核准权学术观点的评判第43-48页
    二、明确死刑复核的范围第48-50页
    三、完善死刑复核的审判组织第50-51页
    四、完善死刑复核方式第51-52页
    五、强化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的辩护权第52-53页
    六、加强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监督第53-55页
    七、明确死刑复核的期限第55-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投资中的契约关系研究
下一篇:沙俄国家杜马及其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