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法院论文

论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缺席审判制度概述第8-12页
    一、缺席审判模式的形成第8-9页
    二、两种缺席审判模式的价值评析第9-12页
        (一) 一方辩论判决模式与诉讼的程序正义和诉讼的效率第9-10页
        (二) 一方辩论判决模式与程序的安定性第10页
        (三) 缺席判决模式所独有的功能第10-12页
第二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考察第12-16页
    一、德国的缺席审判制度第12-13页
    二、法国的缺席审判制度第13页
    三、日本的缺席审判制度第13-14页
    四、英国的缺席审判制度第14页
    五、美国的缺席审判制度第14-15页
    六、我国台湾地区的缺席审判制度第15-16页
第三章 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和缺陷第16-23页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缺席判决所作的规定第16-17页
    二、我国现行的缺席审判制度模式第17-18页
    三、对司法实践中缺席审判案件的成因分析第18-20页
    四、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存在的不足第20-23页
第四章 构建我国缺席审判制度必须遵循的几个程序原则第23-27页
    一、平等原则第23-24页
    二、充分辩论原则第24-25页
    三、处分权行使原则第25-26页
    四、中立性原则第26-27页
第五章 我国缺席审判制度改革的具体设想第27-40页
    一、建立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的缺席审判模式第27-28页
    二、对我国缺席审判制度的改造方案第28-40页
        (一) 厘清与“缺席”相关的几个概念第28-29页
        (二) 界定缺席的含义及未到庭的认定标准第29-31页
        (三) 扩大缺席审判程序适用的主体范围第31-33页
        (四) 做出缺席判决的程序启动应依到庭一方当事人的申请第33-34页
        (五) 一方辩论判决模式的具体适用第34-36页
        (六) 缺席判决模式的具体适用第36-37页
        (七) 缺席审判程序中的证据审查和诉讼文书的送达第37-40页
结束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致谢第44-4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论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
下一篇:基于FOXWEB的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