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6页 |
摘要 | 第6-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第1章 综述 | 第20-46页 |
第1节 恶性肿瘤的基因靶向治疗 | 第20-34页 |
1 目的基因靶向转移的研究 | 第20-27页 |
2 目的基因靶向表达的研究 | 第27-31页 |
3 RNA干扰 | 第31-33页 |
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2节 Mda-7/IL-24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34-46页 |
1 Mda-7/IL-24概述 | 第34-35页 |
2 IL-24在人体内的表达 | 第35-36页 |
3 Mda-7/IL-24的抗肿瘤作用 | 第36-41页 |
4 增强Mda-7/IL-24的抗肿瘤活性和治疗能力 | 第41-43页 |
5 INGN241(Ad.Mda-7)临床研究进展 | 第43-46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 | 第46-91页 |
第1节 靶向卵巢癌细胞基因特异性表达载体的建立 | 第46-61页 |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7-54页 |
2.1 OSP-1启动子基因片段的合成 | 第47-48页 |
2.2 pcDNA3.0-OSP-1载体的构建 | 第48-51页 |
2.3 重组表达载体pcDNA3.0-OSP-1-β-gal的构建 | 第51-53页 |
2.4 OSP-1启动子调控β-gal基因在各组细胞内的表达 | 第53-5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4-58页 |
3.1 重组质粒pcDNA3.0-OSP-1的酶切鉴定 | 第54-55页 |
3.2 pcDNA3.0-OSP-1载体的测序 | 第55-56页 |
3.3 重组质粒pcDNA3.0-OSP-1-β-gal的酶切鉴定 | 第56页 |
3.4 构建的表达载体框架 | 第56-57页 |
3.5 基因转染细胞的β-gal原位染色 | 第57-58页 |
4 讨论 | 第58-61页 |
第2节 IL-24靶向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体外研究 | 第61-83页 |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2-72页 |
2.1 IL-24基因的RT-PCR扩增 | 第62-64页 |
2.2 IL-24基因PCR产物的T载体克隆 | 第64-65页 |
2.3 IL-2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5-66页 |
2.4 OSP-1启动子调控IL-24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6-68页 |
2.5 质粒载体的细胞转染 | 第68页 |
2.6 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68-69页 |
2.7 IL-24基因在各组细胞内mRNA水平表达的检测 | 第69-70页 |
2.8 细胞培养上清中IL-24含量的检测 | 第70-71页 |
2.9 细胞周期的检测 | 第71页 |
2.10 IL-24基因转染SKOV3细胞培养上清对SKOV3细胞生长影响的检测 | 第71-72页 |
2.11 统计数分析 | 第7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2-80页 |
3.1 IL-24基因cDNA的PCR扩增 | 第72页 |
3.2 pMD-18T-IL-24载体的酶切鉴定 | 第72-73页 |
3.3 pMD-18T-IL-24载体的测序 | 第73页 |
3.4 重组质粒pcDNA3.0-IL-24的酶切鉴定 | 第73-74页 |
3.5 重组质粒pcDNA3.0-OSP-1-IL-24的酶切鉴定 | 第74-75页 |
3.6 构建的表达载体框架 | 第75页 |
3.7 基因转染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75-76页 |
3.8 IL-24基因在各组细胞内mRNA水平表达的检测 | 第76-77页 |
3.9 基因转染细胞培养上清IL-24蛋白的ELISA检测 | 第77-78页 |
3.10 基因转染SKOV3细胞周期的检测 | 第78-80页 |
3.11 IL-24基因转染SKOV3细胞的培养上清对于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 | 第80页 |
4 讨论 | 第80-83页 |
第3节 IL-24对SKOV3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 第83-91页 |
1 主要材料与仪器 | 第83-8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4-86页 |
2.1 MTT方法检测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 第84页 |
2.2 基因表达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84-86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8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6-88页 |
3.1 两种化疗药物对各组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 第86-87页 |
3.2 两种化疗药物抑制细胞增殖的IC50%计算 | 第87页 |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基因检测ERCC1基因、TUBB3基因在细胞中的mRNA水平表达 | 第87-88页 |
4 讨论 | 第88-91页 |
第3章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13页 |
附图 | 第113-115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