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南红玛瑙的致色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南红玛瑙的历史 | 第10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地质背景 | 第13-22页 |
| 2.1 矿区概况 | 第13-16页 |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6-20页 |
| 2.2.1 地层 | 第16-19页 |
| 2.2.2 构造 | 第19-20页 |
| 2.2.3 岩浆岩 | 第20页 |
| 2.3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0页 |
| 2.4 小结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南红玛瑙的形态特征和显微结构 | 第22-31页 |
| 3.1 样品选择 | 第22-23页 |
| 3.2 常规宝石学特征 | 第23-24页 |
| 3.3 显微观察 | 第24-28页 |
| 3.3.1 基质二氧化硅观察 | 第24-25页 |
| 3.3.2 包裹体观察 | 第25-28页 |
| 3.4 阴极发光 | 第28-29页 |
| 3.5 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南红玛瑙的矿物组成及化学成分 | 第31-56页 |
| 4.1 红外光谱 | 第31-34页 |
| 4.1.1 反射红外光谱 | 第31-33页 |
| 4.1.2 透射红外光谱 | 第33-34页 |
| 4.2 电子探针 | 第34-36页 |
| 4.2.1 致色矿物包裹体 | 第34-35页 |
| 4.2.2 其他矿物包裹体 | 第35-36页 |
| 4.3 激光拉曼光谱 | 第36-48页 |
| 4.3.1 样品的拉曼光谱 | 第36-44页 |
| 4.3.2 α-石英和斜硅石 | 第44-47页 |
| 4.3.3 赤铁矿、针铁矿和六方纤铁矿 | 第47-48页 |
| 4.4 X射线粉晶衍射 | 第48-51页 |
| 4.5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第51-52页 |
| 4.6 差热分析 | 第52-55页 |
| 4.7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南红玛瑙的致色机理 | 第56-58页 |
| 5.1 南红玛瑙的致色矿物分析 | 第56页 |
| 5.2 南红玛瑙的致色机理 | 第56-57页 |
| 5.3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南红玛瑙的质量评价及市场概况 | 第58-66页 |
| 6.1 南红玛瑙的质量评价 | 第58-59页 |
| 6.2 南红玛瑙的分级 | 第59-60页 |
| 6.3 南红玛瑙的鉴别 | 第60-63页 |
| 6.3.1 其他产地红玛瑙 | 第60-61页 |
| 6.3.2 战国红玛瑙 | 第61-62页 |
| 6.3.3 红碧石(玉) | 第62页 |
| 6.3.4 热处理、注胶、染色玛瑙及仿制品 | 第62-63页 |
| 6.4 南红玛瑙的矿区及市场概况 | 第63-65页 |
| 6.4.1 矿区开采状况 | 第63-64页 |
| 6.4.2 南红玛瑙的市场概况 | 第64-65页 |
| 6.5 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