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2.1 国内外旱灾风险态度相关研究 | 第13-17页 |
1.2.2 国内外风险态度影响因素研究 | 第17-18页 |
1.2.3 国内外应灾行为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2.4 研究述评 | 第19-20页 |
1.3 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1.3.1 人格心理学 | 第20-21页 |
1.3.2 人地关系理论 | 第21页 |
1.3.3 行为地理学 | 第21-22页 |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22-23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6 创新点 | 第24页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4-27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选择与调查 | 第27-34页 |
2.1 研究区域选择 | 第27-30页 |
2.1.1 样本区选择的原则 | 第27页 |
2.1.2 选择的研究样本区 | 第27-28页 |
2.1.3 各村基本情况 | 第28-30页 |
2.2 调查方法和过程 | 第30-33页 |
2.2.1 调查方法 | 第30-31页 |
2.2.2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及其应灾行为响应差异的访谈情况 | 第31-32页 |
2.2.3 调查结果的初步统计 | 第32页 |
2.2.4 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32-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研究 | 第34-47页 |
3.1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指标体系 | 第34-38页 |
3.1.1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的界定 | 第34页 |
3.1.2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类型的划分 | 第34-35页 |
3.1.3 指标的确定及解释 | 第35-38页 |
3.2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测度 | 第38-39页 |
3.2.1 风险态度测度方法 | 第38-39页 |
3.2.2 旱灾风险态度指数 | 第39页 |
3.3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9-44页 |
3.3.1 农户背景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 第39-40页 |
3.3.2 风险态度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 第40-41页 |
3.3.3 量表的信度检验和修正 | 第41-42页 |
3.3.4 量表的效度检验 | 第42-44页 |
3.4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测度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60页 |
4.1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影响因素的测度 | 第47-53页 |
4.1.1 个性特征测度 | 第48-50页 |
4.1.2 家庭特性测度 | 第50-51页 |
4.1.3 农业生产经营特性测度 | 第51-52页 |
4.1.4 区域特性测度 | 第52-53页 |
4.2 农户旱灾风险态度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4.3 各因素影响程度分析 | 第57-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农户应灾行为及其与旱灾风险态度关联研究 | 第60-70页 |
5.1 应灾行为响应能力测度 | 第60-65页 |
5.2 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5.3 风险态度与应灾行为的关联分析 | 第67-69页 |
5.4 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典型案例分析 | 第70-73页 |
6.1 典型案例1 | 第70页 |
6.2 典型案例2 | 第70-71页 |
6.3 典型案例3 | 第71-7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7.2 研究中的思考 | 第74-75页 |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5-76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76-80页 |
附录2 富滇银行理财客户风险态度评估问卷 | 第80-82页 |
附录3 农户应灾行为指标重要程度调查表 | 第82-84页 |
附录4 典型案例农户 | 第84-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