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中国绿化规划论文

“绿廊”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吴江太湖新城开发建设中的绿廊实践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快速城市化的弊端第11页
        1.1.2 城市发展趋势方向第11页
        1.1.3 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第11-12页
        1.1.4 城市绿廊建设状况第12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研究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及绿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第16-26页
    2.1 城市绿地系统第16-17页
        2.1.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及定义第16页
        2.1.2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第16-17页
    2.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17-20页
        2.2.1 相关理论第17-19页
        2.2.2 规划原则第19-20页
    2.3 绿廊相关概念解读第20-23页
        2.3.1 绿廊的概念及内涵第20-21页
        2.3.2 绿廊的分类与组成第21-22页
        2.3.3 绿廊的功能和效应第22-23页
    2.4 绿廊相关理论研究第23-25页
        2.4.1 国外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2.4.2 国内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绿廊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运用第26-44页
    3.1 绿廊与绿地系统规划关联性研究第26-27页
        3.1.1 绿廊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地位第26页
        3.1.2 绿廊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作用第26-27页
    3.2 相关案例的深入解读及经验借鉴第27-33页
        3.2.1 相关案例解读第27-32页
        3.2.2 经验借鉴启示第32-33页
    3.3 绿廊与绿地系统规划的衔接第33-37页
        3.3.1 绿廊空间在绿地系统中的划定第33页
        3.3.2 绿廊系统在绿地系统中的确立第33-34页
        3.3.3 绿廊组织在绿地系统中的渗透第34-37页
    3.4 绿廊规划设计的策略及手段第37-43页
        3.4.1 生态基底系统的整体控制第37-38页
        3.4.2 慢行道路系统的设计要点第38-40页
        3.4.3 景观节点设计的一般规定第40-41页
        3.4.4 配套设施服务的基本原则第41-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吴江滨湖新城绿地系统规划第44-54页
    4.1 新城概况第44-49页
        4.1.1 概述第45-46页
        4.1.2 建设背景第46-47页
        4.1.3 新城规划与建设第47-49页
    4.2 绿化体系规划第49-53页
        4.2.1 概述第49-50页
        4.2.2 规划原则第50-51页
        4.2.3 绿化体系规划第51-52页
        4.2.4 绿廊规划与绿廊组织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吴江滨湖新城绿廊规划与实践第54-70页
    5.1 发展定位与规划目标第54-55页
        5.1.1 发展定位第54-55页
        5.1.2 规划目标第55页
    5.2 规划理念与规划原则第55-57页
        5.2.1 规划理念第55-56页
        5.2.2 规划原则第56-57页
    5.3 功能组织与空间结构第57-59页
        5.3.1 绿廊功能组织第57-58页
        5.3.2 绿廊空间结构第58-59页
    5.4 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第59-63页
        5.4.1 绿廊环境规划第59-61页
        5.4.2 绿廊景观设计第61-63页
    5.5 滨湖新城绿廊规划实践工程第63-69页
        5.5.1 滨湖新城启动区景观工程(东太湖公园规划设计)第63-67页
        5.5.2 内苏州河景观方案设计第67-69页
    5.6 滨湖新城绿廊实践过程的几点建议第69页
    5.7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第70-72页
    6.1 主要观点第70页
    6.2 研究不足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升级背景下的高科技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以苏州国际科技园为例
下一篇:苏州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与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