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28页 |
1 根结线虫的危害和防治 | 第11-13页 |
1.1 根结线虫概况 | 第11-12页 |
1.2 根结线虫的危害与防治 | 第12-13页 |
2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态学方法 | 第13-17页 |
2.1 传统分子生态学方法 | 第13-16页 |
2.2 高通量测技术 | 第16-17页 |
3 根际微生物的组成决定了植物的健康 | 第17-19页 |
3.1 根际微生物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页 |
3.2 根际细菌和植物健康 | 第17-19页 |
3.3 根结线虫和根际细菌 | 第19页 |
4 线虫伴生细菌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4.1 线虫和细菌伴生的普遍性 | 第20-22页 |
4.2 线虫和伴生细菌的相互关系 | 第22-26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8页 |
第二部分 感染根结线虫和健康烟草根际细菌构成特征比较分析 | 第28-68页 |
第一节 烟草根际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 | 第28-46页 |
1 引言 | 第28-2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3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33-42页 |
4 分析和讨论 | 第42-46页 |
第二节 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是烟草根际细菌菌群的主要影响因子 | 第46-57页 |
1 引言 | 第46-4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3 结果 | 第48-55页 |
4 分析和讨论 | 第55-57页 |
第三节 根结线虫侵染相关土壤理化因子和细菌类群 | 第57-68页 |
1 引言 | 第57-5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8页 |
3 结果 | 第58-64页 |
4 分析和讨论 | 第64-68页 |
第三部分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生活史阶段南方根结线虫伴生细菌 | 第68-86页 |
1 前言 | 第68-6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9-72页 |
2.1 材料 | 第69页 |
2.2 方法 | 第69-72页 |
3 结果 | 第72-82页 |
3.1 测序数据的处理和统计 | 第72-74页 |
3.2 南方根结线虫伴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物种丰度 | 第74-75页 |
3.3 线虫伴生细菌群落结构和优势菌群分析 | 第75-81页 |
3.4 不同生活史阶段线虫特有和共有伴生菌分析 | 第81-82页 |
4 分析和讨论 | 第82-86页 |
4.1 关于样品制备和数据分析 | 第82-83页 |
4.2 南方根结线虫伴生菌的核心菌群 | 第83-84页 |
4.3 不同生活史阶段线虫特有伴生菌菌群 | 第84-86页 |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86-89页 |
1 烟草根结线虫病害根际细菌群落特征 | 第86-87页 |
2 根结线虫伴生细菌的多样性 | 第87页 |
3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博士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1-102页 |
附表 | 第102-113页 |
附图 | 第113-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