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热学论文

河北省三河市地热地质研究与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前景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前言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地热资源量评价方法第11-13页
        1.2.2 地热资源量开发利用现状第13-14页
    1.3 目的任务第14-18页
第2章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第18-54页
    2.1 区域地质构造条件第18-29页
        2.1.1 地层第18-23页
        2.1.2 地质构造第23-28页
        2.1.3 岩浆活动与岩浆岩第28-29页
    2.2 区域深部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第29-39页
        2.2.1 深部地质构造特征第29-31页
        2.2.2 地球物理特征第31-39页
    2.3 新地质构造运动特征第39-42页
        2.3.1 新生代地质构造运动演变史第39页
        2.3.2 新地质构造运动分区第39-42页
        2.3.3 新地质构造活动断裂第42页
    2.4 区域水环境与地下水循环条件第42-49页
        2.4.1 区域水环境与水文地质条件分区第42-45页
        2.4.2 地下水循环交替条件第45-49页
    2.5 区域地热资源类型分区第49-54页
        2.5.1 地热地质构造类型第49-51页
        2.5.2 三河市地热资源类型区划分第51-54页
第3章 地热资源的地热地质特征第54-78页
    3.1 地温场特征第54-68页
        3.1.1 区域地温数据与地温梯度计算第54-56页
        3.1.2 浅层地温测量数据第56-58页
        3.1.3 各地质时代地层地温数据第58-60页
        3.1.4 各地热资源类型区地温与地温梯度第60-65页
        3.1.5 3000m深井地温特征第65-68页
    3.2 热储含水层地热地质特征第68-72页
        3.2.1 热储含水层的地层与岩石特征第68-69页
        3.2.2 热储含水层裂隙发育特征第69-70页
        3.2.3 热储含水层富水性特征第70-71页
        3.2.4 潜在的热储含水层第71-72页
    3.3 热储盖层地热地质特征第72-76页
        3.3.1 热储盖层类型第72-73页
        3.3.2 热储盖层组合第73-74页
        3.3.3 燕郊地热田不同类型热储盖层组合的地热地质特征第74-75页
        3.3.4 雾迷山组热储含水层中的热储盖层(海泡石粘土)地热地质特征第75-76页
    3.4 三河市热储含水层与热储盖层组合特征第76-78页
第4章 地下热水的化学特征第78-88页
    4.1 地下热水化学成分检测成果第78-82页
        4.1.2 热水化学类型第80页
        4.1.3 热水矿化度与水温第80页
        4.1.4 热水化学组分(阴阳离子)变化特征第80-81页
        4.1.5 热水特殊组分特征第81-82页
    4.2 热水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第82-86页
        4.2.1 热水化学组分与构造断裂的关系第82-85页
        4.2.2 热水化学组分与地层层位的关系第85页
        4.2.3 热水化学组分与热储含水层埋藏深度的关系第85-86页
    4.3 热水化学组分的成因第86-88页
第5章 地热资源评价第88-102页
    5.1 地热异常地热地质评价第88-93页
        5.1.1 地热异常圈定的标准第88-90页
        5.1.2 地热异常的地热地质评价第90-93页
    5.2 燕郊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评价第93-99页
        5.2.1 地热田的确定与边界条件第93页
        5.2.2 燕郊地热田的三要素第93-94页
        5.2.3 地下热水资源评价区块划分第94-96页
        5.2.4 地下热水资源评价计算的方法第96页
        5.2.5 地下热水资源评价计算参数的选定第96-97页
        5.2.6 地下热水资源量初步计算结果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第97-99页
    5.3. 三河市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远景区地热地质评价第99-102页
        5.3.1 远景区圈定的标准与等级划分第99页
        5.3.2 远景区地热地质评价第99-102页
第6章 结论第102-104页
    6.1 区域地热地质条件评价第102页
    6.2 地下热水资源评价第102-103页
    6.3 勘查开发三河市地热资源的几点建议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个人简历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大王庄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下一篇:基于FLAC3D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以陕西安康桃园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