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一、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 第8-15页 |
(一)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概念 | 第8-10页 |
(二)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构成特征 | 第10-12页 |
1、主观方面 | 第10-12页 |
2、客观方面 | 第12页 |
(三)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性质分析 | 第12-15页 |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 | 第15-20页 |
(一)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含义 | 第15-16页 |
(二)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成 | 第16-20页 |
1、客观方面 | 第16页 |
2、主观方面 | 第16-17页 |
3、行为对象 | 第17-18页 |
4、因果关系 | 第18-20页 |
三、现行立法的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一) 对逃逸概念界定不明确 | 第20页 |
(二) 司法解释与刑法的规定存在矛盾 | 第20-21页 |
(三) 将交通肇事逃逸与交通肇事一并进行刑法处罚 | 第21-22页 |
四、完善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法构想 | 第22-26页 |
(一) 国外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法例 | 第22-23页 |
1、设立遗弃罪 | 第22页 |
2、设立不救助罪 | 第22-23页 |
3、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 | 第23页 |
(二) 完善我国交通肇事逃逸的立法建议 | 第23-26页 |
1、交通肇事逃逸罪的主观方面 | 第24页 |
2、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客观方面 | 第24-25页 |
3、交通肇事逃逸罪的犯罪主体 | 第25页 |
4、交通肇事逃逸罪的犯罪客体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