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2-14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1 引言 | 第15-45页 |
·抗菌药概述 | 第15-20页 |
·抗菌药的定义和历史 | 第15页 |
·抗菌药的分类 | 第15-18页 |
·抗菌药的作用机制 | 第18页 |
·世界范围内抗菌药的年消耗量 | 第18-19页 |
·人类医疗健康及农业领域内抗菌药的使用 | 第19页 |
·畜牧业生产中抗菌药的使用与人类源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 第19-20页 |
·抗菌药在肉牛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20-25页 |
·治疗性用药 | 第23页 |
·预防性用药 | 第23页 |
·促生长抗菌药的使用 | 第23页 |
·预防性用药对肉牛饲育场疾病的控制 | 第23-24页 |
·为什么使用抗菌药促生长剂 | 第24-25页 |
·抗菌药促生长剂的作用机制 | 第25页 |
·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第25-27页 |
·细菌固有耐药性和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性 | 第26页 |
·细菌间基因传递产生的耐药性 | 第26-27页 |
·细菌耐药性现状 | 第27-29页 |
·细菌耐药机制 | 第29-32页 |
·细菌主动外排系统 | 第29-30页 |
·酶对抗菌药的灭活及修饰 | 第30-31页 |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 第31页 |
·细菌外膜通透性的改变 | 第31-32页 |
·细菌的交叉和多重耐药机制 | 第32页 |
·细菌耐药基因研究 | 第32-35页 |
·四环素耐药基因研究 | 第32-33页 |
·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 第33页 |
·磺胺耐药基因研究 | 第33-34页 |
·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研究 | 第34页 |
·氯霉素耐药基因研究 | 第34页 |
·甲氧苄啶耐药基因研究 | 第34-35页 |
·细菌整合子-基因盒系统研究进展 | 第35-40页 |
·细菌整合子研究 | 第35-36页 |
·细菌基因盒研究 | 第36-39页 |
·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细菌耐药传播中的作用 | 第39-40页 |
·大肠杆菌概述 | 第40-42页 |
·大肠杆菌生物学特性 | 第40-41页 |
·监测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重要性 | 第41-42页 |
·畜牧业生产中抗菌药的使用对人类食品健康安全的威胁 | 第42-43页 |
·食用动物中耐药性的出现和选择 | 第42页 |
·抗药性的发生和保持 | 第42-43页 |
·耐药细菌通过食物链和其它途径传递给人类 | 第43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43-45页 |
2 研究一: 耐四环素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 第45-59页 |
·试验材料 | 第45-48页 |
·试验动物及对照菌株 | 第45-4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6-47页 |
·主要试剂配制及平板制作 | 第47页 |
·药品、培养基及其它试剂 | 第47-48页 |
·药品 | 第47-48页 |
·培养基 | 第48页 |
·其它试剂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1页 |
·大肠杆菌的分离 | 第48-49页 |
·API 20E 生化鉴定 | 第49页 |
·纯培养传代 | 第49页 |
·菌种保存 | 第49页 |
·试验用大肠杆菌的筛选 | 第49-50页 |
·耐四环素大肠杆菌分离株体外抗菌药敏感性测定 | 第50-51页 |
·细菌药敏试验 | 第50页 |
·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 | 第50-51页 |
·SAS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结果 | 第51-57页 |
·大肠杆菌分离鉴定 | 第51-52页 |
·耐四环素大肠杆菌体外抗菌药敏感性研究 | 第52-57页 |
·讨论 | 第57-59页 |
3 研究二:耐四环素大肠杆菌Ⅰ型整合子流行性的检测与基因盒结构分析 | 第59-82页 |
·试验材料 | 第59-61页 |
·试验菌株 | 第59页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9-60页 |
·生化试剂 | 第60-61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9页 |
·菌株体外药敏试验 | 第61-62页 |
·PCR 检测整合子及耐药基因盒 | 第62-69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62页 |
·PCR 模板的制备 | 第62-63页 |
·整合酶基因 PCR 检测 | 第63-64页 |
·整合酶基因 PCR 反应体系 | 第63页 |
·整合酶基因 PCR 反应条件 | 第63-64页 |
·基因盒插入区 PCR 检测 | 第64页 |
·整合酶基因 PCR 反应体系 | 第64页 |
·基因盒插入区 PCR 反应条件 | 第64页 |
·PCR 产物电泳分析 | 第64页 |
·基因盒插入区 PCR 产物酶切图谱分析 | 第64-65页 |
·基因盒插入区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65-66页 |
·基因盒插入区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66页 |
·重组质粒的转化 | 第66-67页 |
·目的片段成功克隆的确认 | 第67页 |
·目的片段测序及可变区结构的确定 | 第67页 |
·耐四环素大肠杆菌种系发生分型鉴定 | 第67-69页 |
·SAS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结果 | 第69-79页 |
·整合酶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69-70页 |
·整合酶基因的扩增 | 第69页 |
·整合酶基因的测序结果及同源性分析 | 第69-70页 |
·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区 PCR 扩增及序列分析 | 第70-71页 |
·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区的扩增 | 第70-71页 |
·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区酶切图谱分析 | 第71页 |
·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区测序及结构分析 | 第71-77页 |
·不同处理组来源耐四环素大肠杆菌中Ⅰ型整合子流行性比较 | 第77-78页 |
·整合子阳性和阴性菌株耐药表型分析 | 第78页 |
·PCR 扩增鉴定菌株种系发生分型 | 第78-79页 |
·讨论 | 第79-82页 |
4 研究三:携带Ⅰ型整合子耐四环素大肠杆菌 PFGE 分子分型研究 | 第82-90页 |
·试验材料 | 第82-84页 |
·试验菌株 | 第82页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82-83页 |
·生化试剂 | 第83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83-84页 |
·方法 | 第84-86页 |
·菌株培养 | 第84页 |
·菌悬液制备 | 第84页 |
·胶块制作 | 第84页 |
·细胞裂解 | 第84页 |
·胶块清洗 | 第84-85页 |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 第85页 |
·制胶 | 第85页 |
·电泳 | 第85-86页 |
·染色、成像 | 第86页 |
·数据分析 | 第86页 |
·结果 | 第86-89页 |
·酶切分析 | 第86页 |
·不同分离源携带整合子耐四环素大肠杆菌PFGE 分析 | 第86-89页 |
·讨论 | 第89-90页 |
5 研究四:耐四环素大肠杆菌中与耐药性相关耐药因子的检测分析 | 第90-106页 |
·试验材料 | 第90-91页 |
·试验菌株 | 第90页 |
·生化试剂 | 第90-91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91页 |
·方法 | 第91-96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91页 |
·PCR 模板的制备 | 第91页 |
·PCR 检测耐药决定因子 | 第91-96页 |
·四环素类耐药基因PCR 检测 | 第93-94页 |
·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 PCR 检测 | 第94页 |
·磺胺类耐药基因 PCR 检测 | 第94-95页 |
·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PCR 检测 | 第95页 |
·氯霉素类耐药基因 PCR 检测 | 第95页 |
·甲氧苄啶耐药基因 PCR 检测 | 第95-96页 |
·PCR 产物电泳分析 | 第96页 |
·SAS 统计分析 | 第96页 |
·结果 | 第96-104页 |
·tet(A)、tet(B)和tet(C)基因的PCR 扩增 | 第96-97页 |
·blaTEM1、blaPSE1和blaOXA1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97页 |
·sul1、sul2 和 sul3 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97-98页 |
·strA-strB 和aadA 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98-99页 |
·cat 和floR 基因的PCR 扩增 | 第99页 |
·dfrA1、dfrA5、dfrA12 和dfrA17 基因的 PCR 扩增 | 第99-101页 |
·不同处理组来源耐四环素大肠杆菌中各种耐药基因流行性比较 | 第101-103页 |
·不同耐药基因与整合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03-104页 |
·讨论 | 第104-106页 |
6 结论 | 第106-107页 |
7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4页 |
附录 | 第124-138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