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图表目录 | 第9-12页 |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土壤养分光谱分析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土壤养分含量的化学分析与光谱扫描 | 第19-29页 |
|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19页 |
| ·土壤样品养分含量的化学分析 | 第19-25页 |
| ·土样pH值测量方法 | 第19-20页 |
| ·土样全氮含量的测量 | 第20-21页 |
| ·土样全钾含量的测量 | 第21-22页 |
| ·土样有机质含量的测量 | 第22-23页 |
| ·测量数据与分析 | 第23-25页 |
| ·土壤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扫描 | 第25-28页 |
| ·近红外光谱分析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MPA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 | 第27页 |
| ·土样的光谱扫描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土壤养分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模型的建立 | 第29-54页 |
| ·回归分析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 ·多元线性回归(MLR) | 第29-30页 |
| ·主成分回归(PCR) | 第30-31页 |
| ·偏最小二乘法回归(PLS) | 第31-32页 |
| ·pH值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2-37页 |
| ·pH值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 | 第32-34页 |
| ·pH值模型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 第34-36页 |
| ·pH值模型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 | 第36-37页 |
| ·全氮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7-42页 |
| ·全氮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 | 第37-39页 |
| ·全氮模型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 第39-41页 |
| ·全氮模型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 | 第41-42页 |
| ·全钾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2-47页 |
| ·全钾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 | 第42-44页 |
| ·全钾模型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 第44-46页 |
| ·全钾模型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 | 第46-47页 |
| ·有机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7-51页 |
| ·有机质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LR) | 第47-49页 |
| ·有机质模型主成分回归分析(PCR) | 第49-50页 |
| ·有机质模型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PLS)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4页 |
| 第四章 土壤养分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开发 | 第54-62页 |
| ·光谱仪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54-55页 |
| ·设计思想 | 第54页 |
| ·系统组成部分 | 第54-55页 |
| ·光路系统设计 | 第55-57页 |
| ·光源的选择 | 第55页 |
| ·光路系统的聚光与准直 | 第55-56页 |
| ·积分球的选择 | 第56-57页 |
| ·旋转样品台的设计及光谱分析系统的装配 | 第57-61页 |
| ·样品台的需求分析 | 第57-58页 |
| ·电机的选择 | 第58-59页 |
| ·旋转样品台的设计与装配 | 第59-60页 |
| ·光谱分析系统的装配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基于自制光谱仪的土壤样品光谱扫描与模型建立 | 第62-70页 |
| ·土壤样品的光谱扫描 | 第62-63页 |
| ·土壤养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63-68页 |
| ·pH模型的建立 | 第63-65页 |
| ·全氮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 ·全钾模型的建立 | 第66-67页 |
| ·有机质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建议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