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国内外地面沉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 第8-10页 |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3 所选题目的创新性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 第11-14页 |
第二章 沧州环境地质背景 | 第14-23页 |
2.1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 第14-15页 |
2.2 地面沉降现状 | 第15-16页 |
2.3 地面沉降造成的灾害 | 第16-19页 |
2.4 地面沉降产生的原因与机理分析 | 第19-23页 |
第三章 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量的计算 | 第23-26页 |
3.1 沉降量计算公式的确立 | 第23-25页 |
3.2 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采用一维固结理论分析城市地面沉降的时间效应 | 第26-38页 |
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33页 |
4.2 程序流程设计 | 第33-35页 |
4.3 计算程序的编制 | 第35-38页 |
第五章 程序计算值、手工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比较分析 | 第38-42页 |
5.1 程序计算值与手工计算值的比较 | 第38-40页 |
5.2 沧州市地面沉降时间的分析 | 第40-42页 |
第六章 公共对策 | 第42-47页 |
6.1 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 第42-43页 |
6.2 沧州地面沉降灾害防治对策 | 第43-45页 |
6.3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7-54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47-50页 |
7.2 一些思考 | 第50-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中文摘要 | 第56-58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