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我国现行有效的二氧化碳标准 | 第10页 |
1.2 二氧化碳产品关键工艺控制指标 | 第10-11页 |
1.3 二氧化碳中硫化物的限定 | 第11-12页 |
1.4 国内各地区二氧化碳统计分析汇总 | 第12-13页 |
1.5 二氧化碳产品的应用 | 第13-15页 |
1.5.1 二氧化碳在食品方面的应用 | 第13页 |
1.5.2 二氧化碳在化学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1.5.3 二氧化碳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1.5.4 二氧化碳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6 二氧化碳气源及提纯工艺 | 第15-19页 |
1.6.1 二氧化碳气源及硫化物杂质类别 | 第15-17页 |
1.6.2 二氧化碳的提纯工艺 | 第17-19页 |
1.7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安全防护 | 第19-20页 |
1.7.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 第19页 |
1.7.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第19-20页 |
1.7.3 二氧化碳的安全防护 | 第20页 |
1.8 选题背景 | 第20-21页 |
1.9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43页 |
2.1 实验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3-24页 |
2.1.2 仪器设备及标准物质 | 第24页 |
2.2 仪器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2.2.1 氧化微库仑定硫仪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分析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2.2.2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相关的分析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7-43页 |
2.3.1 二氧化硫脱除剂的选择 | 第27-38页 |
2.3.2 增加脱二氧化硫柱后的仪器性能考察 | 第38-43页 |
3 方法准确度考查 | 第43-49页 |
3.1 标准物质考查法 | 第43-45页 |
3.2 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检测二氧化硫含量 | 第45-48页 |
3.2.1 所需试剂的准备 | 第46页 |
3.2.2 采样 | 第46页 |
3.2.3 分析步骤 | 第46-48页 |
3.3 小结 | 第48-49页 |
4 不确定度考查 | 第49-55页 |
4.1 本研究方法检测除二氧化硫外总硫、总硫的不确定度 | 第49-51页 |
4.1.1 建立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4.1.2 各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 第50-51页 |
4.1.3 本研究方法检测总硫的不确定度报告 | 第51页 |
4.2 氧化微库仑法检测除二氧化硫外总硫、总硫的不确定度 | 第51-55页 |
4.2.1 氧化微库仑法检测总硫和二氧化硫的响应值及结果 | 第51-52页 |
4.2.2 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的不确定度 | 第52-54页 |
4.2.3 氧化微库仑法测定总硫的不确定度报告 | 第54页 |
4.2.4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