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下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核磁共振测井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12页
        1.2.1 核磁共振测井仪的发展历程第8-11页
        1.2.2 核磁共振测井仪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核磁共振测井仪的发展趋势第12页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第12页
    1.4 本章小结第12-13页
第2章 核磁共振测井原理概述第13-24页
    2.1 核磁共振原理第13-14页
    2.2 核磁共振测井仪器工作原理第14-15页
    2.3 核磁共振测井测量方法第15-19页
        2.3.1 预极化测量第15-17页
        2.3.2 自旋回波第17页
        2.3.3 CPMG脉冲序列第17-18页
        2.3.4 反转恢复脉冲序列第18-19页
    2.4 核磁共振测井仪井下仪器构成第19-22页
        2.4.1 传感器短节第19-20页
        2.4.2 电子线路短节第20-22页
        2.4.3 储能短节第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3章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总体方案设计第24-31页
    3.1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工作原理第24-25页
    3.2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功能分析及性能指标要求第25-26页
        3.2.1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功能分析第25-26页
        3.2.2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性能指标要求第26页
    3.3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电路设计思想第26-27页
    3.4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总体方案设计第27-30页
        3.4.1 DSP+FPGA第27-28页
        3.4.2 辅助测量状态监测第28页
        3.4.3 射频信号模数转换第28页
        3.4.4 时序控制信号输出第28-29页
        3.4.5 数字频率合成数模转换实现多频率功能第29-30页
        3.4.6 通讯接口第30页
    3.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硬件电路设计第31-45页
    4.1 关键器件的选型及功能特点第31-32页
        4.1.1 DSP芯片选型第31页
        4.1.2 高性能FPGA选型第31页
        4.1.3 高温数模转换芯片选型第31页
        4.1.4 其他高温器件选型第31-32页
    4.2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硬件总体设计第32-43页
        4.2.1 电源设计第32-33页
        4.2.2 DSP部分电路设计第33-35页
        4.2.3 FPGA部分电路设计第35-38页
        4.2.4 AD转换器及其前端电路第38-40页
        4.2.5 数字合成电路第40-42页
        4.2.6 双DAC模块第42-43页
    4.3 高温可靠性分析第43-44页
        4.3.1 保证散热通道畅通第43页
        4.3.2 元器件的排布要求第43-44页
        4.3.3 布线时的要求第44页
    4.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5章 多频核磁共振测井仪DSP模块的软件设计第45-51页
    5.1 主程序流程第45-46页
    5.2 测井模式第46-49页
    5.3 扫频模式第49页
    5.4 90度脉冲扫描第49-50页
    5.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6章 DSP模块部分电路调试实验第51-67页
    6.1 电源部分测试第51页
        6.1.1 输入电压测试第51页
        6.1.2 测试DSP芯片输入电压第51页
        6.1.3 测试FPGA芯片输入电压第51页
        6.1.4 测试模数转换芯片输入电压第51页
    6.2 DSP模块各时钟信号测试第51-53页
        6.2.1 DSP给FPGA提供45MHZ时钟信号第51-52页
        6.2.2 NCO时钟信号第52-53页
        6.2.3 AD采集时钟信号第53页
    6.3 脉冲时序测试第53-55页
        6.3.1 90度脉冲118us第54-55页
        6.3.2 180度脉冲236us第55页
        6.3.3 180度脉冲与180度脉冲时间间隔TE=1.2ms第55页
    6.4 AD调理电路测试第55-56页
    6.5 NCO电路测试第56-57页
    6.6 AM电路测试第57-58页
    6.7 DSP模块控制时序修改测试第58-66页
        6.7.1 实验内容、条件第58页
        6.7.2 实验步骤、现象与分析测试目的第58-65页
        6.7.3 控制时序修改前后自旋回波对比第65-66页
        6.7.4 实验结论第66页
    6.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8页
    7.1 结论第67页
    7.2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和方向第67-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附录第73-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马构造蓬莱镇组水平井储层改造参数优化研究
下一篇:复杂结构气井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