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我国粮食生产现状 | 第13页 |
·小麦、玉米生产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小麦、玉米生产现状 | 第13-14页 |
·陕西小麦、玉米生产现状 | 第14页 |
·小麦、玉米施肥现状 | 第14-16页 |
·中国小麦、玉米施肥现状 | 第14-16页 |
·陕西小麦、玉米施肥现状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规律 | 第17-19页 |
·作物对氮素的吸收累积规律 | 第17页 |
·作物对磷素的吸收累积规律 | 第17-18页 |
·作物对钾素的吸收累积规律 | 第18-19页 |
·氮平衡和硝态氮淋洗 | 第19-20页 |
·氮平衡 | 第19页 |
·硝态氮淋洗 | 第19-20页 |
·施肥原理及技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不同施肥量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 第22-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2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 0~100 cm 土层硝态氮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 | 第28-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施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施肥对夏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30-31页 |
·施肥对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与累积的影响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不同施肥水平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35-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施肥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成穗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施肥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 第38-39页 |
·施肥对冬小麦地上部养分累积的影响 | 第39-40页 |
·施肥对冬小麦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五章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及氮平衡的影响 | 第43-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43页 |
·试验设计 | 第43页 |
·测定项目 | 第43页 |
·计算方法 | 第43-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施氮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44页 |
·施氮对夏玉米收获期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施氮对夏玉米收获期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夏玉米生育期 0~200 cm 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变化 | 第46-47页 |
·施氮对土壤—作物体系中氮平衡的影响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