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2-26页 |
1.1.1 人口老龄化 | 第22-23页 |
1.1.2 老年人疾病谱发生变化 | 第23-24页 |
1.1.3 老年人与养老机构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 第24-25页 |
1.1.4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迫切需求 | 第25页 |
1.1.5 医疗信息系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第25-26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28页 |
1.4.2 半结构化访谈法 | 第28-29页 |
1.4.3 功能分析法 | 第29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31-4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2.1.1 平台服务模式(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 第31-32页 |
2.1.2 区域协同医疗(Regional Cooperative Healthcare,RCH) | 第32页 |
2.1.3 区域协同医疗卫生信息平台(Regional Cooperative HealthcareInformation Platform,RCHIP) | 第32-33页 |
2.1.4 数字化医疗 | 第33页 |
2.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33-34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34-44页 |
2.3.1 文献分析 | 第34-36页 |
2.3.2 国外信息平台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 | 第36-39页 |
2.3.3 国内信息平台在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 | 第39-44页 |
第三章 居家养老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框架构建 | 第44-67页 |
3.1 居家养老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需求及可行性分析 | 第45-53页 |
3.1.1 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 第45-49页 |
3.1.2 平台设计关键技术的可行性选择 | 第49-52页 |
3.1.3 宏观分析平台设计的可行性 | 第52-53页 |
3.2 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集成架构的技术选择及构建 | 第53-56页 |
3.2.1 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架构的设计 | 第53-54页 |
3.2.2 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构建 | 第54-56页 |
3.3 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模块功能设计及描述 | 第56-59页 |
3.4 居家养老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平台的服务流程再造与优化 | 第59-64页 |
3.4.1 老年人居家健康保健服务流程 | 第60-61页 |
3.4.2 慢性病监测及就诊流程 | 第61-62页 |
3.4.3 第三方检验流程 | 第62-63页 |
3.4.4 第三方影像流程 | 第63页 |
3.4.5 第三方医药配送流程 | 第63-64页 |
3.5 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核心功能实现 | 第64-67页 |
3.5.1 服务协同 | 第64-65页 |
3.5.2 管理协同 | 第65页 |
3.5.3 资源协同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区域协同医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社会应用展望 | 第67-72页 |
4.1 数据挖掘及大数据利用 | 第67页 |
4.2 促进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 | 第67-68页 |
4.3 为卫生事业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 第68-69页 |
4.4 有助于健康增值服务的发展 | 第69-70页 |
4.5 打造“整体医学观”,实现慢病治疗的连续性服务体系 | 第70页 |
4.6 通过提高效率,节约看病时间来实现价值创新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分析 | 第72-77页 |
5.1 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构建的挑战 | 第72-74页 |
5.1.1 未形成完整、成熟的标准化管理机制 | 第72页 |
5.1.2 医保结算尚待完善 | 第72页 |
5.1.3 基层信息化水平薄弱 | 第72-73页 |
5.1.4 信息不对称滞后了养老服务信息化发展 | 第73页 |
5.1.5 “购买服务”理念的缺乏 | 第73页 |
5.1.6 远程医疗双方法律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 第73-74页 |
5.2 策略建议 | 第74-77页 |
5.2.1 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 第74页 |
5.2.2 如何纳入医保体系结算 | 第74页 |
5.2.3 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 | 第74-75页 |
5.2.4 提高老年人个人健康管理参与度 | 第75页 |
5.2.5 普及“购买服务”的消费理念 | 第75页 |
5.2.6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 第75-76页 |
5.2.7 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划分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7页 |
6.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77-78页 |
6.3 论文研究的不足 | 第78-79页 |
6.4 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附录 | 第85-93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93-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