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周村水库氮素变化及热分层初期氮素降低的驱动因子解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氮素污染问题第12-13页
        1.1.2 水环境氮素污染现状第13-15页
    1.2 水体氮素去除研究第15-18页
        1.2.1 物理化学方法第15-16页
        1.2.2 化学方法第16-17页
        1.2.3 生物方法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第18-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9-20页
2 周村水库氮素变化规律研究第20-29页
    2.1 取样与测定方法第20-22页
        2.1.1 取样点选取第20页
        2.1.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20-21页
        2.1.3 测定方法第21-22页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2页
    2.2 水库环境因子的变化第22-24页
        2.2.1 水库水温和溶解氧的变化第22-23页
        2.2.2 水库pH和叶绿素的变化第23-24页
    2.3 水库氮素的变化规律第24-27页
        2.3.1 水库水体中总氮的变化规律第24-26页
        2.3.2 水库间隙水中总氮的变化规律第26页
        2.3.3 水库沉积物中总氮的变化规律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3 周村水库热分层初期氮素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第29-37页
    3.1 热分层初期水库环境因子变化第29-30页
        3.1.1 水库溶解性有机物变化第29页
        3.1.2 水库好氧反硝化菌数变化第29-30页
    3.2 热分层初期水库氮素输入与输出第30-32页
        3.2.1 水库氮素输入第30-32页
        3.2.2 水库氮素输出量第32页
    3.3 周村水库氮素变化分析第32-35页
        3.3.1 水库氮素变化趋势第32-33页
        3.3.2 水库氮素变化原因第33-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实验室同步模拟实验第37-41页
    4.1 模拟实验第37-38页
        4.1.1 模拟实验装置第37-38页
        4.1.2 调控模拟条件第38页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40页
        4.2.1 水样和沉积物共存的实验中氮素变化第38-39页
        4.2.2 仅水样存在的实验中氮素变化第39页
        4.2.3 水样与沉积物对氮素浓度影响分析第39-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好氧反硝化过程有机物的荧光分析第41-49页
    5.1 分析原理第41-42页
        5.1.1 三维荧光光谱第41页
        5.1.2 平行因子分析方法第41-42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5.2.1 水样准备第42页
        5.2.2 三维荧光扫描第42-43页
    5.3 三维荧光光谱图分析第43-48页
        5.3.1 三维荧光的光谱分析第43页
        5.3.2 荧光组分的解析第43-45页
        5.3.3 荧光组分的变化第45-47页
        5.3.4 荧光组分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47-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6 结论与建议第49-52页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第49-51页
    6.2 建议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情感化理念的手机UI界面设计与用户心理分析--以安卓与iPhone手机UI界面对比分析为例
下一篇:稀土改性钛基SnO2电极机理及性能研究